第126章 為天下公心

李禦史本來滿腹的怒火,結果現在再一次叫明鑒指出,他就是一個連禦史都當不好,聽風就是雨,卻從來沒有想過去了解任何事實的人,實不知,他哪來的勇氣質問蕭諶公平封賞?

“我,我......”李禦史不想回答,臉上一陣羞紅,然而面對明鑒的目光,目不轉睛地盯著他,非讓他給出一個答案不可,李禦史顫顫地開口。

“怎麽?無話可說了?”明鑒聽他我了半天,就是我不出話來,一向不懂得見好就收的人,再接再厲地追問。

李禦史臉都黑透了,明鑒冷哼一聲,朝蕭諶道:“陛下,禦史雖有聞風而湊之權,然也該適當了解事情的真實性,不宜聽風就是雨,只憑旁人叫喚的幾句不公平,竟然就相信大昌偏袒於人。”

從李禦史的反應不難看出,比起許多人對蕭諶的封賞表示不滿,倒不如說是這自古以往的人都習慣,不管真相如何,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便拿出來說,碰上真正的大事,卻無人提起。

蕭諶好些日子不見明鑒了,比起他來,蕭諶定是更喜歡崔攸的,畢竟小郎君長得好,話說得也中聽。但從今天開始,蕭諶得說,明鑒說話亦是極中聽的,他要改變看臉的習慣!

“諸位之意?”當皇帝的人,總是不好太過表現他的喜怒,哪怕他心裏早同意此事了,卻不能太過直接地拍定此事。為帝王者,權勢太大,大得最忌諱獨斷專行,偏聽偏信。

兼聽則明,偏信則晦。蕭諶時時刻刻都要牢記這一點。

“臣以為禦史之則在於監察百官,聞風而奏,自來如此。但一如中書令所指,禦史可聞風,卻不可不細探其中細節,切莫參錯人。”水貨也得發表意見,雖然這意見聽來跟明鑒一樣。

只是沒有想到,蕭寧站出來表示反對道:“聞風而奏,是為寧可錯殺,不可放過。亦為讓天下官吏都畏於禦史,凡事當謹言慎行,兒臣以為,不必改。畢竟參報之後,再行查查,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很明顯,李禦史是個日常挑蕭寧毛病的人,換作是誰,都不會認為蕭寧會幫他說話的。

可是,就是他們認為絕不可能的事,真實地發生了。

李禦史這個當事人,從前明鑒不在的時候,就數蕭寧懟得他最是歡實,不想今日有人幫著蕭寧說話,蕭寧竟然反過來幫他們說話?

這詫異的一幕,讓在場的人都用驚嘆的眼神望向蕭寧。

姚聖亦是驚愣了半響,可隨後又悟了。心下對蕭寧好感又添了幾分。

人啊,有幾個能做到蕭寧這個地步。

凡事不思如何利己,只思如何利於家國天下。大昌有此公主,何其難得。

蕭諶細細想了想,也覺得不管李禦史處處想揪蕭寧的錯有多叫人氣惱,但這樣的人盯著蕭寧,何嘗不是在無聲地提醒蕭寧,凡事定要三思而行,處處慎重,不該做的事不能做,不該說的話也不能話。

額,在一定程度上,確實算是約束了蕭寧,讓蕭寧務必做到謹言慎行。

“禦史之制,一切比照從前。”蕭諶還是站在蕭寧這一邊的,既然蕭寧並不認為這事需要改的,那就還是跟從前一樣。

“李禦史,朕希望你不要只盯著女子之事,天下之間,比起女子是否適合出仕為官,又或是可為侯,百姓是否果腹,是否有安居之所,更重要。”蕭諶雖然認同蕭寧勸說,可李禦史做下的事,實在是讓人心裏升不起半點的好感。

話得提醒一番,不想讓人拿他跟李丞相相提並論,道他處處不如李丞相,他倒是爭氣著些,想方設法地做出利國利民之事。

這麽直接點名,落在旁人的耳朵裏,就連李禦史自己都懵了!

不用想都知道,這若不是實不滿之極於李禦史的所作所為,又怎麽會直接的點名?

“臣領命。”臉都快丟盡了,這個時候能怎麽辦?虛心接受教育,改正吧。

皇帝都張口了,他要是再想跟蕭諶扛上,蕭諶說錯了嗎?

也不想想他這一天天在朝廷上出聲,提過其他事嗎?

哪一樁哪一件,不是跟女子有關的?

李禦史不叫人提醒,還真是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蕭諶點出,確實沒有臉厚得比城墻還過,甚至是不要臉的地步的人,立刻表明改正。

蕭諶倒是有些意外,這突然如此的好說話,出人意表!

其實李禦史也是叫蕭寧一番支持有所感觸。是啊,不管當的什麽官,是不是都不應該失了公心?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亦非一人可治之天下,若是不想這天下再起動亂,不讓人有機會再亂江山,斷不能失了公心。

李禦史以為蕭寧的心裏一直只有一己之私,可是到了如今,看看蕭寧是怎麽做的?

方才是李禦史之過,不曾了解瑤娘受封為侯之內情,有一個兩個的丞相出面,提醒眾人他的失職,就連李禦史自己,也覺得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