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謂醉翁之意(第6/7頁)

蕭寧做的事,在盧氏看來,依理根本無可挑剔,偏偏為世上的男人所容不下,每一個人都告訴蕭寧,蕭寧想要論功行賞是不對的。

蕭寧立下的功勞,哪一樣不是蕭寧不畏生死沖在前線,引領將士浴血奮戰而得的?

男人們沖鋒陷陣立下的功勞是功勞,蕭寧因為是女人,她所立下的功勞便不是嗎?

蕭鈐被盧氏一句舍不得,震驚的不輕。想想身為長輩的他,一直縮在兒孫的身後,受他們的庇護,難得蕭寧有請他幫忙的一天,所謂的規矩也是不講道理的,都是男人為了抑制女人設定的。

蕭寧有什麽錯,她只是要了自己該要的一切,比起那些屍位素餐,文恬武嬉之輩,蕭寧不是更有資格討要這一切?

“夫人都說舍不得不幫,我又哪裏舍得。不管五娘想讓我幫忙做什麽,我都幫。”蕭鈐終於下定了決心。盧氏握緊蕭鈐的手,“郎君將來會知道,五娘必不會辜負我們的期盼。”

說到這兒,蕭鈐感慨萬千的道:“我只盼她將來少給我些驚嚇。”

盧氏聽得忍俊不禁,完全想得到,蕭鈐是被蕭寧嚇得何等心神不定,才有此感慨。

“怕是不成。這天下間想對她不利的人,數之不盡。總有許許多多的人,用著那些似是而非的理由和借口,不讓她參與朝政,分割她的權力。她也是,不得不先發制人。”盧氏並不認為,蕭寧所做的一切有何不妥之處。

旁人不給蕭寧活路,蕭寧若不懂得先發制人,為自己開辟出一條路來,等待她的,便只有一死。

蕭鈐一塞,說不過盧氏,不說了。

***

蕭寧走的利落,那是料定了盧氏一定會幫她說服蕭鈐。

果不其然,很快蕭鈐那邊傳來消息,蕭寧想要他幫什麽忙,只管直言。

這個忙,只要蕭鈐本色出演足以,畢竟外面早已傳得沸沸揚揚,蕭寧要論功行賞,意圖封王。

看得出來,很多人只關注於蕭寧要求的封王,而忽略了論功行賞四個字。連帶著,連荊州已拿下,都少有人問津。

天下皆為蕭寧拋出的這一句話,炸了鍋。

女子封王,這是亙古未有之事,縱然蕭寧身為大昌的公主,立下汗馬功勞,也斷然不允許出現這等擾亂陰陽之事。

自然,這其中也有支持的人,那些寒門庶士出射的人,最是清楚他們為何能有今日。蕭寧是大力推行取才之法,不論門第,只看本事的人。

這些日子以來,大昌朝一直按照昭告天下的取才之規矩行事。用人以才,不論門第,只要立下功勞願意提拔,這便給了天下寒門庶士開了一扇門,一扇可以通過知識改變命運,成為人中龍鳳的門。

論功行賞,或許太多人忽略了這四個字,卻也有很多人牢牢的盯著這四個字。

倘若蕭寧得以成功封王,便是昭示於天下,大昌朝只認功勞不認人,只要能夠救國於難,護民於危,無論是什麽人,大昌必不相負。

看看蕭寧生為女郎,為天下人所不能容封王,可蕭寧還是成功得以封王,便是最好的證明!

一時間,雍州分成了兩派,一派同意蕭寧封王,一派不同意。

蕭鈐在其中更是不斷攪和,義正辭嚴地召告天下人,他不同意蕭寧封王一事。

隨著蕭鈐的加入,不同意的人叫嚷著最為大聲,畢竟身後靠著太上皇。這可是皇帝的親爹!

有這一位在,他們便等於有了一塊擋箭牌。

蕭寧還在其中推波助瀾,畢竟蕭鈐都出手了,她作為正主兒,又怎麽能置身事外,由著旁人為她沖鋒陷陣。

這推波助瀾最好的地方,莫過於無類書院。

無類書院多年以來,一直掛在蕭寧的名下,得天下名師以傳道授業,早在不知不覺中已然成為天下輿論之地。

無類書院爭執不休,也是分成了兩派,一派支持蕭寧,一派反對蕭寧。

有爭執,這是好事,既然爭起來,不如大大方方的論一論。

蕭寧落落大方的出現在無淚書院中,面對早已爭執不休的眾人,含笑凝望,“天下因我之事而爭論,我過來聽聽。”

“公主殿下。”看到蕭寧進來,眾人皆面露驚訝,無論是支持蕭寧的,或者是反對蕭寧的。

“眾學子不必拘謹。雖說你們討論的是我的事,但你們只管暢所欲言,我只是想聽一聽。論功行賞封王,古往今來的道理規矩,為何我便不可?”

面色溫和,目光清澄,不染一絲雜質,看向眾人,分明是一副討教的模樣。

“公主殿下所言甚是。即使論功行賞,便以功而論,只因公主是女郎。便不獎公主之功,是何道理?”蕭寧一問,立刻有支持的人,馬上配合無間地喊出這句話。

“自古以來就沒有女子封王的先例。”說來說去,不過都是陳腔濫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