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謂醉翁之意(第5/7頁)

打發了蕭寧,聽聽盧氏解釋解釋,蕭寧其中可有深意,蕭鈐才好做決定。

蕭寧也知道,有些事還得等蕭鈐跟盧氏商量好,由盧氏說服蕭鈐,最後才能促成。

只是作為晚輩,總不能事事都由盧氏出頭。關系自身的大事,還得蕭寧親自跟蕭鈐提一嘴。

至於接下來,盧氏如何說服蕭鈐,蕭寧就不管這夫妻二人的事了。

“阿翁說的極是,孫女先行告退。”蕭寧分外的乖巧,多一句勸說的話都沒有,立刻退了出去。

這回再次叫蕭鈐目瞪口呆。就這一句話的功夫,蕭寧人已經不見了,蕭鈐轉過頭問盧氏,“這看起來像是有事找我的嗎?”

盧氏很能理解蕭鈐此時此刻內心的詫異。

蕭寧分明是來勸說蕭鈐幫忙的,蕭鈐才說要考慮考慮,蕭寧竟連多一句勸說的話都沒有,瞬間沒了人影。這換作是誰都要懷疑,蕭寧當真是來求人辦事的?

只有盧氏心裏有數,想讓蕭鈐做下決定,還得靠盧氏。

蕭寧早已洞察其中的道理,出面親自先和蕭鈐打個招呼,不過就是為了讓盧氏可以理所當然說服蕭鈐。

蕭鈐和盧氏,終究是多年相伴的夫妻,有些心思,未必盧氏沒有藏著掖著。蕭寧是無所顧忌,早已露出所有的爪子,也不在乎讓天下人知道,她就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

盧氏既然一心為蕭寧謀劃,蕭寧又怎麽能不為盧氏多計劃?

人心都是肉做的,你為我,我為你,相互扶持,而不是一味的索取,才是真正的相處之道。

盧氏心中自是歡喜的,歡喜於她的難處蕭寧都懂,亦歡喜於,她的孫女懂得她的付出,也體恤她的難處,為她謀劃。

“不走,再求你,你能答應她?”盧氏與蕭寧相互間的默契,不必與蕭鈐細說,面對蕭鈐的詫異,盧氏僅此言語。

蕭鈐極其幹脆的回答,“自然不能。”

盧氏顯得有些無奈,“事到如今,你還看不明白,我們五娘是這世上難得的聰明人。”

正所謂一語驚醒夢中人,蕭鈐不得不說,蕭寧這洞察人心,極擅長察言觀色,世上難有人能與之匹敵?

比起贊賞蕭寧眼力盡好,蕭鈐還是將心思放在蕭寧方才提及的事情上。

“夫人,你說五娘到底有何打算?她竟然想封王。封王不成,還要改公主之制。”蕭鈐在蕭寧的面前還得端著點,不敢太過情緒外漏。當著盧氏的面,完全無所顧忌。

盧氏早已習慣蕭鈐的任何反應,頗是無奈的嘆了一口氣,“捫心自問,你能安定這天下,能讓百姓安居樂業。論功行賞時,該封王卻不能封王,你能咽得下這口氣?”

盧氏多年的觀察,沒有一個男人立下赫赫戰功,能夠允許旁人奪去他的功勞。

男人們做不到的事,卻對女人諸多要求,女人提出抗議反而成了過錯。

搖搖頭,盧氏極是不滿這世道的不公,對於男人和女人截然相反的規定。

這其中的原由,盧氏心中有數,不過是男人不斷的遏制女人,為了怕女人逃離他們的掌控罷了。

蕭鈐被噎個正著,顯得有些底氣不足地道:“她原本就是眾矢之的,再這麽繼續鬧下去,天下人群起而攻之,那該如何收場?”

“她早已成為眾矢之的,並非因她想封王或是改公主之制而起。作為女郎,她走到現在不容易。

“太多的人想要置她於死地,將她拉下馬,過河拆橋。當初他們對大昌既無貢獻,又不曾對民有功,如今只憑所謂的規矩,竟想約束五娘,只因他們是男人?

“郎君一向知道,在這些人眼中規矩分文不值,自來只有能者上,庸者下。既然如此,五娘是有能之人,憑什麽不能按她的想法?”

規矩道理,大家其實不是不懂,但卻對女人苛刻至極。

說來說去,不過都是因為男人心中的私欲。

“這條路,我們幫她,五娘要走下去,我們不幫,她照樣會走。”如果蕭鈐非要講男人的道理,不顧女人訴求,不肯助蕭寧一臂之力,蕭寧也不是非要蕭鈐相助不可。

路,蕭寧早已做好了準備,打定了主意,無論如何都會走下去,任何人都休想阻攔。

蕭鈐一頓,當然想到蕭寧的個性,哪裏是知難而退的?自來蕭寧只有迎難而上的份,從來不會知難而退。

幫蕭寧一把,蕭寧凡事還會跟他們商量著來,倘若他們不幫,蕭寧自行謀劃,到時候有任何事,休想能有商有量。

“夫人的意思,我們還是幫五娘一把?”蕭鈐深深的吸了一口氣,越發覺得,厲害的女人果然都是可怕的。

“我舍不得不幫。五娘走到今日不容易,七郎亦如是。為人父母難得能幫他們一回,能多幫一些就多幫些。”盧氏行事皆有目的,認準了便一往無前,絕不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