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兩儀洗劍

阮慈從前意修,一旦穿越到本主身上,雖然難以影響本主的行動,但對其一生識憶是一清二楚,此次穿越,大概是因為介質不同的關系,對嶽隱生平了解得便不是那樣清楚了,只知道一些泛泛的情況。南鄞洲和中央洲陸不同,佛門坐大,玄修反而有些式微,以嶽隱所知,曇華宗之外供奉有洞天真人的玄修盛宗,不過是兩三家而已,山門多在偏僻遠處,和中央洲陸是大相徑庭。

除此之外,南鄞洲和其余洲陸也沒有什麽太大不同,此處距離中央洲陸並不遠,氣候甚是類似,一樣是山清水秀,只是因洲陸較小,這裏的絕境不多,只有幾處五行絕境,都被曇華宗以大法力、大功德隔開,因此南鄞洲雖小,但凡人非常活躍,只是嶽隱不知總人口,阮慈也無從和中央洲陸比較,至少在她看來,此處的凡人要比南株洲更多,而且有一種別處凡人所無的氣質。

若要細究的話,大概是因為南鄞洲對凡人來說並不危險,只要避開一些禁制,便可獨立生存,甚或遊歷洲陸,也不是辦不到的事。中央洲陸的凡人幾乎不可能離開自己生長的國度,與修士也少有交集,如上清門紫精山下的九國之地,修士和附庸家族、皇室、官僚一起,組成國中頂尖階層,但即便如此,這些家族中的凡人最多也只能接觸到築基修士,修士一旦結丹之後,便不會在九國久留,因此凡人對仙人無不是又敬又畏,不像是南鄞洲的凡人,很敢於和修士交涉,甚至是爭執大鬧,有曇華宗在,此地的修士幾乎從來不敢魚肉凡人。

這般一來,南鄞洲凡人的氣運便要比別洲強盛許多,便是這嶽隱所在的茂宗,也受到風氣感染,收了一批不能感應道韻,和阮慈一樣注定只能做雜修的門徒,讓他們修行體術,再試著駕馭劍器,倒似乎是要在玄門劍修之外,再開辟出體術劍修這條道路來。

嶽隱身為金丹修士,門下便收了三五個凡人弟子,又命自己大徒兒教授他們入門體術,阮慈模糊感知到,這已不是他收的第一批弟子,這些弟子本身追求超凡,對體術劍修自然大感興趣,凡有感悟,都會給嶽隱留下玉簡,這樣人人鉆研下來,積累越來越厚,嶽隱自築基收徒之後,已有過數十凡人弟子,如今大多逝去,但他手頭的心得越來越多,新收的弟子走的彎路也越來越少了。

這般行事,和無垢宗殊途而同歸,甚至還要走得更加深入,曇華宗已是統領了一洲之地,而無垢宗才剛剛開始。阮慈乍然間也猜不出曇華宗在洲陸中推行這仙凡一體、扶助雜修之策,究竟有什麽用意,只想著大約是和爭奪氣運有關。而在嶽隱看來,本洲雖然比不得中央洲陸那般的大洲,論大小似乎也和南株洲無法相比,但此地清平和樂,也不似別處那般血腥——不過這清平和樂說的是各大宗門,此地因凡人十分活躍的緣故,洲陸上活力十足,凡人間的廝殺鬥法也相當常見,反而是和中央洲陸掉了個個兒。

在嶽隱的識憶中,阮慈找不到一點南鄞洲要受到天舟征伐的預兆,甚至連東華劍為何會在此地現身都不甚了然,謝燕還以前的上一任東華劍使已是許久前的事了,並非為擎天三柱所得,大約在萬年前突然失蹤,神劍從此隱沒,像這樣的神劍,也不會任人不斷搶奪,否則圍繞其的腥風血雨不會有一日停歇,劍使失蹤或隕落之後,便會投去他方,此後再擇主投奔。若無特殊手段,也不易在擊殺劍使後將其捕捉,而且此事可一不可再,將神劍本能壓制得越狠,之後的反彈也就越強,甚至可能神劍自身劃破道韻屏障,投去他方都是說不定的事。

此時的東華劍,大概便是隱藏在南鄞洲某處,而中央洲陸或者已經蔔算到了東華劍下落,正在趕來的路上,但這些大事嶽隱也沒有途徑知曉,劍修心思一向單純,除了授徒之外,便是練劍。南鄞洲的修士一般不想著到別處遊歷,成就洞天的機會也是微乎其微,像是嶽隱所在的兩儀劍宗,就從來沒出過洞天修士,嶽隱這人一向實在,他自認為道途終點是在元嬰境界,但卻也未曾因此失了劍心——每個凡人出生的時候也都知道,自己最多活一百多年,也未見他們便自暴自棄,渾渾噩噩地做那行屍走肉。

若是能在隕落以前,推斷出體術劍修的路子,那便好了。這是嶽隱心中最強烈的想法,阮慈也是隱隱有所感應,她對此不知如何評價,因中央洲陸的劍修一向是兼修體術,嶽隱費盡心機推演的功法,在中央洲陸只是一本道經而已。

這便是偏僻洲陸的壞處麽,中央洲陸物華天寶,修士見識自然也比旁人更強,但嶽隱雖把一生都花在了他人已做過的工作上,阮慈卻也不覺得他有多愚蠢,她逐漸發覺,幾乎所有人的道途,不論長短,最終都會化為虛無,只有寥寥數人存在的痕跡能夠亙古長存,對這些修士來說,能否按自己心意活過一世,這才是最關鍵的一點。嶽隱才具有限,也沒什麽野心,可以說是安分隨時,若是生在中央洲陸,可能連被收入門下的資格都沒有,中央洲陸喜歡的是那些膽大弄險的弟子,便是嶽隱僥幸拜在名師門下,學到了上乘功法,多數也不能增補什麽體修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