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清明粿 清明粿剛出鍋還熱乎著,所以青……(第2/4頁)

脖子,是不能被卡的。

孫寶寶一直以來清楚的認識到這個問題,所以她不僅開辟菜地自給自足,不久前還投資了袁明的公司。

這樣以後受到的鉗制才會少很多。

摘完清明菜,孫寶寶順著田埂,繞過秦公湖,一路走回家中。

在老宅門口的大廣場,零零散散距離著幾個人,幾人皆帶著清明菜,在一個稱前排隊,二雄拿著紙一邊稱重量一邊記錄。

回到廚房中,孫寶寶先將清明菜放到清水中浸泡。

緊接著,洗洗手,戴上圍裙,開始準備餡料。

餡料當然是甜鹹都得做,孫寶寶前幾日細細調查過,這望天村裏頭,清明粿的甜鹹黨簡直是對半分!

至於具體餡料,她先各做幾種餡料試了試味道。最終甜餡定下大眾普遍能接受的豆沙清明粿,以及甜香氣息十足的芝麻桂花糖清明粿。

而鹹的則定筍絲豬肉的,和芋頭酸菜的。

餡料種類定好後,她開始制作餡料。

豆沙餡的簡單,她先將提前泡了一晚的豆沙煮熟,而後打成紅豆泥。接著紅豆泥放到鍋中翻炒,炒的過程中分次加入食用油。

最後一次放食用油時加入白糖一塊兒翻炒,白糖融化後,再次把另一半的白糖放到紅豆沙中去,炒均勻便可。

芝麻桂花糖的更是簡單,只需注意味道會不會太甜,會不會過膩。

孫寶寶做完後試了幾口,把甜度調整到最佳程度。

不過她自己本身就不是太愛吃甜的東西。怕因為自己口味問題對甜度拿捏的不太準確,她又將兩種餡料分成很多份,放到老宅大門口外。

她家門口時不時就有人來,大多都是遊客來照相,但今日還有許多來送清明菜的。所以孫寶寶將餡料放在門口桌子上,又在旁邊留下紙,希望吃到兩種甜餡的人都能給她留下意見。

這還不夠,她掛了個電話給秦惠。

“阿惠姐,我在做清明粿,你問問那倆小孩要不要來吃?”

還不等秦惠回答,電話那頭,就傳出一聲清脆的“要”!

沒一會兒,兩個小孩分別抱著自己的保溫水壺,跑進老宅。

孫寶寶此刻正在準備鹹味餡料。

豬肉與酸菜切成小塊,春筍與芋頭切成絲。

首先得將豬肥肉丁放入鍋中炒,把豬油炒出來後,倒入蔥頭煸炒出香味。

炒香後將肥瘦相間的豬肉放入其中炒熟,再將焯過水的春筍絲放到其中。

春季山上春筍多,春筍的塊頭大,一個春筍都能炒兩碗菜。

春筍能做的菜也有很多,孫寶寶明天的必點菜便是以春筍為原料的腌篤鮮。

若想把春筍炒香,那豬油必須得多。所以這春筍與豬肉是最為相配的,將兩者的香味炒到交融後放入食鹽、蠔油、料酒幾味調料,快要出鍋前再將韭菜加進去,稍微炒幾下,炒勻後就可出鍋。

如果說豬肉筍絲是鮮香,那麽酸菜芋絲就是鹹香。

酸菜是孫寶寶自家腌制的酸菜,清洗浸泡過後,切成丁狀。芋絲得用芋頭,芋頭削皮洗凈,切成小絲。

鍋中倒油,油熱下酸菜,再放芋頭絲、些許胡蘿蔔絲以及調料,為了提鮮與綜合酸菜的酸味,這鍋餡料中還需放點白糖。

兩種鹹味餡料炒完需要散熱,在散熱過程時,孫寶寶開始制作清明菜團。

其他地方制作最外層的那層清明菜團,有放糯米粉的、粘米粉的,可清城山大部分人在制作時都是放米漿。

這個季節的清明菜特別嫩,只要稍微把老的根葉摘除丟棄,再將清明菜洗幹凈放入鍋中煮熟。

這煮的過程中,清明菜的那股特殊清香便飄出來了,鍋中水沒一會兒便變成綠色。

清明菜焯熟撈起,放到清水中漂涼,涼了後就到制作清明粿最為麻煩的步驟,那就是將清明菜擠出水分,揉成一個個菜團。

緊接著,將菜團放在大菜板上,把菜團剁成碎沫,越碎越好。

這個步驟很重要,有些人會把菜團放到榨汁機或者破壁機中絞碎,可這樣做出來的菜團,在吃之時,沒有那股韌糯勁兒。

孫寶寶跟林文心一起,把清明菜團剁得極為細碎,再將切碎的清明菜放到米漿中,兩者攪和過後,把碧綠的米漿倒入鍋中,用小火煮。

鍋中摻和著清明菜碎的米漿開始咕嚕咕嚕響,漸漸冒起小泡,再冒出一個個大泡,偶爾還有米漿濺出來,濺得人手臂生疼,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呢,就得拿著鍋鏟,不斷在鍋中攪動。

攪動的過程中,不僅能防止糊鍋底,還能加快鍋中水分蒸發,直到最後,米漿越來越濃,攪動時需要的力氣越來越大。

孫寶寶用筷子夾起一點點鍋中碧綠米泥,細細品嘗後點點頭,然後把青團用鍋鏟鏟起。

此刻,鍋中留下一個綠到發黑的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