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第5/5頁)

這在新律中是叛國的重罪,段夏雲在戒律司中的六道戒律必然已經被破。在事成之前,她不能把小苗帶離梁都,那很容易暴露。因此她在把羅教之人送走之後,還需要回到梁都中。為了不被發現,她必須要遮掩自己破戒的情況。

戒律司能夠在梁國中擁有這樣的權力,正是因為他們受戒律所限,一旦破戒很難遮掩。故而,當戒律司中出現了一個破戒叛國的修士,又成功遮掩了破戒的情況,那麽戒律司也就沒有了存在的理由。

這是胥桓的一個絕好的機會,他幾乎沒有拒絕的理由。

段夏雲的命運就在他一念之間,只要處置了她,新律的執行就不必受到沒必要的阻礙,戒律司也可以合理地被撤除,而這的確是段夏雲自己犯下的罪責。

胥桓垂著眼,冰涼的手指在桌面上摩挲。

“你來找我幫你做決定?”李泉放下手中的卷宗。

胥桓的目光隨之看到桌案上,他看到了桌案上的那些冊子,那是他和李泉一起定下的律條。

“你既然已經決定來找我,難道需要我來幫你做決定嗎?”李泉翹起了嘴角,手掌一拂,書案上的冊子又回歸原位,筆架上的狼毫筆自己給自己沾滿了墨,浮到紙面上書寫了起來。

胥桓怔了怔,他來尋找李泉,不正是希望得到他的建議嗎?可他目光看到那些書冊,忽然就想明白了。他早知道李泉所求的是什麽,早知道李泉會做什麽樣的選擇。放走幾個羅教余孽是罪責,但不至於此——若用她來廢掉戒律司,她活不了。

“是啊,”他低低地笑了一聲,“我既然已經想要來找你,又何必再來問你?”他若是想要用段夏雲的命來給梁鋪路,就不會來找李泉了。

擁有同道者是一件奢侈的事,他這一生中所能信的人不多。他娘已經不在了;阿慈與他成為了敵人;窕姨與他相聚短暫,也從不談論修行之道。李泉……他們相識未久,但卻走在相似的道上。第一次見面時,李泉看出他心中郁結,以琴音破解,後來再相見,他已有了未來之道的雛形,而後他發現,他所選的前路與李泉竟是如此的相近。

道是沒有辦法騙人的,若非真的已經在此路上走出了極遠的距離,談吐與行跡之間必然會露出痕跡。他已經與李泉見過許多面、談過許多東西。他想他沒有認錯人,這是一個可以與他同行同道的人。他可以請李泉來幫助他完善根基,也可以與李泉分享梁國的德業。

“慢一點就慢一點吧。”胥桓吐氣道。這本來就不是一個能快起來的事。

或許作為梁王,他該不吝於犧牲某個別人,以利大事。可如果見前方路有荊棘,便一味選擇好走的小路,不知不覺越走越偏,最後還能回到正途上嗎?

李泉笑看了他一眼,胥桓身上仍然籠罩著渾沌的力量,但在那幾如被吞沒入的黑洞中,已悄然延伸出一根堅韌的因果,呈柔和的青白之色,像從泥沼之下,艱難伸出的一點芽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