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第3/4頁)

幾人又商量了一陣子,最終算是敲定了這個方案。

又因為二郎和三郎明個兒就要回鎮上了,好在他們只需要在晚間之前到就可以了,後天才正式上課。

因此,最後商量決定,第二天由二郎帶著趙桂枝,以及虎頭、扁擔一起去鄰村的村學,跟先生商量這事兒。

及至大家都散去洗漱時,薛氏才紅著眼睛感謝了趙桂枝:“弟妹,謝謝你為我家虎頭操的這份心,我這個當娘的,就盼著他能學好。不求他有出息,可困在這鄉間地頭有什麽好的?再能耐的莊稼把式,也鬥不過老天爺。好年景吃得飽飯,遇到差的年景怎麽辦?看天吃飯,終究不是個事兒。”

“大嫂,你還懷著身子呢,且放寬心。虎頭年歲小,貪吃貪玩才是正常的,咱們當大人的,可以好好教,耐心的教。”

趙桂枝也只能這麽說了,不然呢?說她壓根就不怕上學,還是說她想趁機躲懶?

鄉下地頭的女人都是很勤快的,沒有哪個是光做飯就混過去的。眼下江母忍著她,一方面是因為她做飯好吃,但最重要的還是因為她是個新媳婦。

也不是她不想幹活,實在是像打豬草、下地種田、挑水等等活兒,超出了她的能力範圍。

還不如重回學堂呢!

安撫好了薛氏後,趙桂枝心情輕松的去休息了。

然而,她忘了一件事兒。

上學是要早起的,倒不是村學那邊有多早,而是得算上路途的時間。

於是,第二天她是一臉懵圈的被二郎拽起來的。

直到去大房那頭接了扁擔,一行四人走上了去石坪村的路,趙桂枝還是處於半睡半醒之間。

二郎滿臉的無奈:“你這樣,回頭怎麽送他們去上學?”

“會習慣的。”趙桂枝耷拉著腦袋,一副有氣無力的樣子。她總不能說,上輩子念高中時,她每天都是四點半就起床的。起來先背書,再吃早飯,然後去學校早讀。因為腦子不聰明,她為了能上大學,高中三年吃盡了苦頭,晚睡早起那是常態。

放在現在,就算早起是無法避免的,但至少她可以選擇早點兒睡覺。

等走到石坪村時,趙桂枝是徹底清醒了。

此時,天光也已經大亮了。

石坪村的村口沒有什麽大樹,路看起來也非常得狹窄,進村的道路是一條只允許一人通過的小徑,周圍也十分得荒涼。

“這裏……”趙桂枝看著扁擔蹦蹦跶跶的走在最前面,虎頭雖然蔫頭蔫腦的,但也緊跟在扁擔後面,她就知道地方肯定沒錯,再說二郎小時候也是在這裏念書的,沒道理會走錯。

可這裏未免也太荒涼了吧?

二郎看出了她的疑惑,解釋道:“這裏其實不算村口,應該是村尾吧。石坪村比咱們大坳子村要大上很多,真正的村口是在另外一個方向。走這條路是因為方便,繞道的話時間更長。”

這下,趙桂枝就明白了。

村子嘛,又不是古代的城池,其實沒有具體的界限的。像大坳子村,也能從其他方向進村。只是她去石磨村的話,從村口走是最方便的,順著河就能到。

“這裏就是村學了。”

在二郎的指點下,趙桂枝終於看到了所謂的村學。

就是這個村學,長得太像江家了。

最前面是個挺大的院壩,應該比江家還要大一些,幾乎趕得上大伯家了。然後就是一溜兒的三間堂屋,東西屋各兩間。

除了沒有灶屋和柴房,別的幾乎跟江家一般無二。

趙桂枝沉默了一瞬:“他們家沒有灶屋?”

“灶屋本來就是胡亂搭的,好多年前就塌了。不過不用擔心,西屋那邊有個簡單的土灶,先生懶得再搭屋子,反正家裏也沒什麽人,就用了西屋。緊挨著的另一間西屋是柴房,也充作雜物間。”

二郎簡單的介紹了一番,看的出來他對這裏很是熟悉。

三間堂屋,除了正中的那間外,其余兩間都是學生上課的地方。別看村學只有一位先生,但其實還是分課堂的,按照學生的程度分為兩個班級。

而兩間東屋則是老先生和他孫子的住處。

另外,他們家已經很多年沒有養雞養豬了,因此後院搭了一排茅房,用草簾子隔開。雖然也不能說特別方便,但比起一般的人家,起碼茅房的數量多。

接下來,二郎就去找了老先生商量事兒,至始至終,趙桂枝都沒吭聲,因此沒這個必要。

老先生幾乎沒作任何猶豫,就答應了這事兒。

當然,要求也不是沒有,除了江家主動提出的,由學生帶米糧或者其他飯菜讓趙桂枝幫忙做外,他也要求趙桂枝能幫忙解決他們爺孫倆的飯食。

大概的時間表就是,早飯不用管,上午跟著虎頭那個班級上課。正好那個班是前半個上午講課,後半個上午復習。趙桂枝不用復習,可以直接去灶屋忙活。下午也是如此,提前去灶屋幫他們爺孫倆熱好飯菜,就可以帶著虎頭和扁擔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