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第2/4頁)

最重要的一點是,虎頭想不通啊,他跟趙桂枝小時候面對的情況還不同,大坳子村那麽多的孩子,只有他和扁擔兩人需要上學。

趙桂枝也想到了這一點,畢竟她小時候,是個人都要上學,大家都一樣,誰也逃不過。再說了,當所有人都去上學的時候,你一個人不上學,玩什麽?跟誰玩?

“是不是因為他還太小了?”掙紮了半天後,薛氏這個親娘先開了口,“許是年歲小,還不懂事兒。娘,您早先答應過我的,可不能因為這樣就不讓虎頭繼續念書了啊!”

虎頭哭唧唧的看著他親娘,然後薛氏卻忙著求江母,千萬得再給虎頭一次機會。

江母面露猶豫,她當然是希望大孫子有出息的,而且江家的情況其實是有些特殊的。

二郎的讀書天賦是不錯的,先不說走仕途當大官老爺這麽遙遠的事情,只說他連續過了兩門考試,再過一門,他就是秀才公了。而擁有秀才的功名,既能自己開私塾收學生,又能去那些規模比較大的學堂任教,就好比二郎現在念書的地方,先生都是秀才公。

退一步說,哪怕這些他都不想做,還可以去尋文書之類的活兒。若是肯舍下臉面來,酒樓飯館布莊酒莊,隨便哪個做生意的,都願意招個秀才當賬房。

三郎的出路沒那麽多,但尋個糊口的活兒還是很容易的。

總之,正是因為這年頭識文斷字的人太少了,但凡通曉筆墨的,都不用發愁下半輩子的生計。

對於江母來說,二兒子、三兒子都無需她操心。

可是,她的大兒子呢?

那個將念書的機會讓給弟弟們,才十歲就跟著江父下地幹農活,十幾歲就去外頭打零工,甚至去碼頭上扛大包做苦力,賺錢給家裏的大兒子呢?

薛氏口中所說的“你早先答應過我的”,指的就是江母當年的承諾,哪怕孫輩之中,只能供養一個人念書,那麽那個人絕對只會是大郎的兒子。

“這樣吧,橫豎束脩都交了,就再看看。”江母沉著臉開了口,“大郎媳婦說得對,虎頭年歲是小了點兒,玩心重也沒啥,回頭好好教就是了。”

江父不在家,江母說的話,家裏人當然要聽。

薛氏大大的松了一口氣,滿臉的慶幸。

“我不想上學……”虎頭終於忍不住了,哇的一聲哭開了,“上學不好玩,我想要玩!為啥我要上學呢?板凳就不用!小姑姑也不用!”

幼娘無語的看了他一眼,想說什麽,但到底還是忍不住了,只因她不想火上澆油。

倒是三郎,在遲疑了片刻後,提出了一個建議:“其實我覺得,我在鎮上念書跟在村學念書沒兩樣的。要不我還是回來吧?有我看著,他也不敢瞎折騰。”

二郎立刻反對:“我讓你去鎮上,是想給你鋪路!什麽叫做在哪裏上學都一樣?你去鎮上,就算考不上秀才,也能認識不少同窗,到時候尋的活兒也能更好一些。不然你待在村裏,又考不上秀才,你準備將來怎麽辦?重新下地幹活?”

這……

見家裏人爭執不下,一直沒吭聲的趙桂枝忽的開了口:“我倒是有一個辦法。”

其他人下意識的看向了她。

趙桂枝快速的組織了一下語言,這才道:“反正我也不會幹別的活兒,光做飯不是有幼娘嗎?我尋思著,要不我陪虎頭上學?不是接送的意思,就是陪著他一起在課堂上念書,我坐最後頭不擋著大家,成嗎?放心,我肯定不吵不鬧。”

她這話一出,直接把所有人都搞懵了。

就連腦子最活絡的二郎一時間都沒能轉過來,半晌才問:“你的意思是,你也想上學?”

“不可以嗎?村學不算什麽正經的學堂吧?我聽你們的意思,好像先生也就一個?只要不影響先生授課,多我一個,沒啥大不了吧?”趙桂枝滿臉無辜的看向二郎。

誠然,趙桂枝是學渣本渣,但跟其他學渣不同的是,她並不反感去學校以及上課,說白了,她怕的是考試。更確切的說,是怕考砸了,回家她媽叨叨她。

只要去掉了考試環節,就算讓她整天坐在課堂上,那也是無所謂的。

二郎皺著眉頭邊思考邊道:“老先生的獨子前些年出了意外過世了,兒媳婦也改嫁了,只留下了一個小孫子。因為家裏條件不好,他幾乎都是來者不拒的,大概也不會反對收個女學生……”

“要交錢?”江母一下急了。

好在,二郎示意她稍安勿躁:“以前,老先生的妻子還在世時,村學其實是提供中午那頓飯的,先不說好不好吃,熱飯熱菜總歸比啃幹餅子來得強。所以我想,是不是可以讓桂枝幫忙做飯,以此來抵消束脩,畢竟她也不是真的去上學的。”

江母順著二郎的說法想了想,很快就點頭:“能吃上熱飯熱菜,誰家舍得讓孩子受苦?能把孩子送去念書的,總歸不是窮人家。可以讓你們在鎮上那樣,帶著米糧去村學,稍稍熱一下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