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此人如何

道統三年十月。

此時已經入冬,雖然雪尚未至,但寒霜已降。而且冷氣南下,連接三日,關中一帶都是寒風嘶吼,陰雲密布。

在這樣的天氣裏,大軍開拔,多少讓人覺得些忐忑。

崤函古道之中,綿延二十余裏的部隊,在出了新函關之後,終於望見了眼前的大平原。

到了這裏之後,大軍前進的速度突然加快起來。

一來是平原,二來道路兩旁都已收割,故此不虞踏壞莊稼,三來隊伍當中某些原本拖拖拉拉的人群,此時也加快了速度。

“護國公,護國公,南征之議,是否再商榷商榷?”

此時在趙和面前的人姓陳,名陽,乃是如今的禦史大夫。

此人在禦史台多年,算是那種資歷極老卻又仿佛不存在的人。一方面他的資歷老到無論是晁沖之還是常晏任禦史大夫時,都不好對他支使喝斥;另一方面,他存在感弱到無論是宮中之變還是北軍之亂,都沒有人想到涉及他的地步。

直到趙和回來,以常晏為過度時期的丞相,他才突然出現在趙和面前。只不過此時趙和所用乃是任恕,但在年初之時任恕病重請辭,然後趙和在安排人事之時,發覺禦史台諫中,竟然沒有誰比此人更適合接任禦史大夫,於是此人便竟然成了朝廷三公之一。

不過此人為禦史大夫倒也有好處,就是對趙和的那些改革措施,所有躍躍欲試意圖駁斥邀名的小禦史們,都被他攔了下來。

如今朝廷的格局,常晏號稱“三好丞相”,即趙和凡有所命,皆只有“好、好、好”三字回應,陳陽號稱“三是禦史”,即趙和之策,他都只會說“是、是、是”。

太尉韓勝倒是剛直,只不過他這職務主要是榮銜,趙和是借助其影響來強化對稷下學士們的吸引力。實際上太尉的權力與大將軍的權力,全部集中於趙和的“護國公府”之中。這樣的人事布局,對趙和推動改革很有幫助,但唯有一條,每每趙和欲離開鹹陽,常晏與陳陽都會竭力勸諫。

有人覺得他們是被連續的政變嚇壞了,生怕趙和離開鹹陽之後會再度發生政變。但趙和卻知道為什麽——常晏與陳陽,一個原籍是鹹陽,一個原籍是櫟陽,二人都是關中之人。而正如諸葛瑜向嬴祝與董伯予說的那樣,趙和流露出意圖營建洛陽的心思,根本瞞不過這兩個人老成精的家夥。

無論是從權勢的角度還是從鄉梓之情來看,他們二人皆不欲大秦的都城從鹹陽搬出去。

此次趙和親征,沒有帶年紀更輕身體更好些的韓勝,而是帶了這兩位,也是有些怕他們留在鹹陽搞事。

“大兵已出,豈可中止?若半途而廢,勞民傷財不說,國家何時才能一統?”趙和看了陳陽一眼,略帶責備地道:“陳公在此時還有何可商榷的?”

“護國公,老朽之意,不是不南征,南征自然是要南征的!”陳陽苦笑著道。

他們此行,正是趙和在十一月份得到消息,曉得江南的正統朝小朝廷出了內亂,便臨時起意,親征江南。

“那你要說何事?”

“南亂不過癬疥之患,何勞護國公親征,遣一將軍,足可為之!”陳陽嘆著氣:“天下根本,盡在關中,國家多事,護國公當坐鎮關中,日理萬機,豈可勞神奔波於外?”

趙和笑著向後指了指:“你們這不都隨我來了麽?”

他所言的“你們”,指的是如今大秦朝堂上的文武百官。

他們這綿延數十裏足足有五六萬人的隊伍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大秦的中樞官員,甚至可以說,大秦中樞官員大半盡在於此了。

趙和以護國公的身份主持朝政,百官大小事務都須向他匯報,常晏與陳陽等諫他勿親征的一個重要理由,便是他若離京,必使政事荒怠。於是趙和便下令中樞各職能部門,除留下副佐之官守著衙署,別人盡皆隨他出征,方便處置政務。此令一下,一時之間,鹹陽城中雞飛狗跳,百官中埋怨者甚眾。

趙和對此,自然是充耳不聞。

“護國公明知我之意不是這個……”陳陽老臉有些發紫。

“陳公,西域戰事吃緊,我要在一年之內掃平不臣,以集中國力,應對火妖!”趙和嘆了口氣,這老頭兒確實不是什麽老實人,但裝了這麽多年的老實人,至少在外形上看起來象那麽回事了。因此他也不吝多費幾句言語,全當是為他在這兩年時間裏辛苦吧。

陳陽默然而退。

他退回那些大臣之中,大臣們看他神情,便知道此次勸諫又沒有效果,一個個甚是失望。

中樞隨行的大臣之中,一大半是北方人,他們當中很多人明知道如今江南已經繁華豐盛,但在他們印象裏,南方卻還是蠻夷之居、瘴癘之地。他們騎馬都是好手,可是若要跑到遍布水網的江南去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