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章、說翻就翻

“諸葛瑜……”

段實秀與蕭由對望了一眼,神態各異。

蕭由是極為淡定的。

他的志向從來不在於做官,實際上若不是趙和,他早就辭官不做隱於市井了。因此,他對於自己今後擔任什麽職務,並沒有太大追求。

段實秀則不然,段實秀的志向甚高,北州的經歷也讓他有一種特殊的緊迫感,總覺得時不我待,若不能早居高位,未來就不知道會是什麽樣。

他二人都很清楚,他們是作為丞相的候選人而被趙和提拔到如今的太尉長史、丞相長史位置上的,此前河北、河東的經歷,在一定程度上補足了他們鎮撫地方的資歷,接下來便是在中樞歷練——長則五年,少則三年,他們就會正式進入帝國的最高層,甚至有可能直接從常晏與陳陽手中將丞相、禦史大夫的位置接過去。

但他們並非沒有對手,雖然象張欽之輩資歷與他二人相比尚淺,但眾人都在拼命地表現自己,爭取功勞。現在還要加上一個諸葛瑜——此人實在太能幹,以至於趙和都有些想破格提拔起來,而不需要經過科舉一途了。

理由是現成的:為平定江南的正統朝小朝廷立下殊功。

諸葛瑜往江南走一趟,正統朝立刻生出亂子,先是被視為正統朝唯一一個梁柱級別的人物董伯予突然中風病危,緊接著因為南遷的九姓十一家支持南征,而江南本土大族重土難遷,雙方在戰略上發生重大矛盾,彼此攻訐不休,甚至發展到相互派出家臣刺客當道刺殺的地步。

對北方的趙和來說,這就是天賜良機,所以他才決定親征江南。

就這一件事上來說,諸葛瑜可謂居功甚偉,這等情形之下,趙和向蕭由與段實秀詢問諸葛其人如何,便有著要重用此人的意思。

“此人雄略,我不如也。”過了會兒,蕭由說道。

緊接著段實秀也道:“折沖樽俎,談笑破敵,此人可為方帥之任;躬耕壟畝,恬淡自守,此人可為邊郡之守。”

蕭由與段實秀又對望了一眼,兩人都明白對方的意思。

蕭由與趙和關系非同一般,可以這麽說,沒有誰能夠越過他成為趙和身邊的第一人。蕭由自承不如諸葛瑜,但只是在“雄略”之上不如,言外之意就是若論精細之處,自己絕不會遜色於諸葛瑜。他對諸葛瑜的評價,還是褒獎的多,因為他並不在意諸葛瑜會威脅到自己。

段實秀對諸葛瑜的評價看上去也相當高,方帥之任、邊郡之守——這都是可以獨當一面專任一方的要職。但實際上,卻也將諸葛瑜排除在中樞之外,至少在短時間內,諸葛瑜不能隨侍趙和身旁。這樣一來,當諸葛瑜在邊郡地方積累足夠的功勞,能夠來到趙和身邊時,他與段實秀的差距已經固定下來。以段實秀的本領,在這麽大的差距之下,若不能一直保持對此人的優勢,那也是合該為其讓道了。

兩人的心思,趙和同樣也明白,他方才只不過隨口一問罷了,並不指望能從這二人口裏得到什麽有價值的東西來。

人皆有私心,自古便如此,只要私心不誤正事,何必去求全責備?便是大公若禹者,不也殺防風氏?所以趙和以為,人不可求其大公無私,因為這不現實,人當求其大公而小私,即公利勝於私利,如此公私兩便,方是治國長久之道。

“諸葛確實是有才之人,惜哉他未必能為我所用。”在稍稍思忖了一會兒之後,趙和嘆了口氣道。

他如今是有人才饑渴之症,凡有所才者,都恨不得收入麾下。

“主公何出此言,主公虛懷若谷,知人善用,諸葛瑜既然渡江立功,便是有心為主公效力,主公再予其禮遇,何愁其人不出?”段實秀訝然道。

“此人助我,只是不願見戰事持久罷了,他若真心為我效力,豈會至今渺無音訊?”趙和搖了搖頭。

諸葛瑜在離開白鹿學宮之後,便蹤跡全無,兵部職方司安插在江南的密諜,也打聽不到有關此人的任何消息。若不是趙和相信此人本領手段,幾乎都要以為他被嬴祝那個蠢物殺了。

但此人總不會無緣無故地消失,除非他有意隱瞞自己的行蹤。在立下殊功之後還有意隱瞞自己的行蹤,那他恐怕是真不想出來為官。

實在有些可惜。

“我心甚是遺憾,雖然師兄也好,段公也好,你們二位才能都不在此人之下,但大秦太大,事務太多,若能多有人才,我們便可以輕松了些。”

段實秀與蕭由不約而同點頭。

蕭由是真心,段實秀其實卻有些不以為然。

在他與蕭由這種人手中,日理萬機其實並不是什麽難事,只要將事情程序制度安排好來,再選擇適當的助手、完善監督之制,則一切都會水到渠成。換言之,對於一百件事情是處理,處理一千件事情,同樣也是按照那流程進行處理,也就是多花費點時間精力,根本算不上什麽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