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安居酒樓

道統元年十二月六日,鹹陽城東安居裏。

因為靠近東市的緣故,安居裏非常熱鬧,哪怕天色尚早,街道上已經有叫賣之聲。此前鹹陽附近剛剛經過一場大雪,不過因為南、北和西三軍一齊出動,所以雪街頭巷尾已經一點雪都看不到了。

南軍北軍是原來鹹陽城中的軍隊,因為一駐紮在城南一駐紮在城北而得名,至於西軍,則是隨趙和自西域而來的部隊,還包括原本敦煌的邊軍。

李岫陰沉著臉走進名為“安居樓”的酒樓之中。

這座酒樓在安居裏是最熱鬧的所在,不僅本坊居民會在此宴飲,那些前往東市貿易的商旅,也往往會慕名而來。因此,這座安居樓在北軍之亂前就是賓朋滿座,在北軍之亂後,這裏也很快恢復了生機。

李岫帶著兩個伴當踏入酒樓之時,已經是傍晚時分,酒樓中掌了燈,故此還算亮堂。讓李岫更加不開心的是,此時包廂已經盡數滿座,他只能與那些普通商賈市民一起,坐在一樓的大堂之中。

“邸報邸報!”

他才點了菜肴,便聽到有孩童高聲叫道。

李岫是知道邸報的,他父親是太尉的時候,家裏從來不少這個東西。但自從確認“道統”之後,這些原本只有士大夫才能看的報紙,卻也傳入市井之中,每日都有幾家印書坊印刷出來,然後由那孩童販賣至街頭巷尾。

“這邸報是個好東西,你們酒樓理當買上幾份,供酒客來此,豈不美哉?”一個酒客對著店夥計叫道。

夥計笑而不語,然後有酒客便花錢從那報童手中買了邸報。報道上下一圈,買出了五份邸報,生意尚可,然後撒腿便跑出了出去。

有位愛出風頭的酒客買了邸報,便開始大聲念了起來。

邸報中說了許多事情,其中第一要務,便是如同前幾期一般,談論最近朝廷的三件大事。

立國本、定道統、開科舉。

李岫冷笑了兩聲,自顧自飲起酒來。對於這三件大事,他知道的可比邸報上的消息更多。

鹹陽城有關國本與道統的“鬧劇”持續了不短的時間,其中發生的種種爭吵,也隨著某些別有用心之人的暗中相助,很快通過這邸報傳遍天下。但這一切隨著十一月三十一日這場大雪的到來戛然而止。

因為在前太尉李非入鹹陽之後,趙和與其人先是進行了一場私下會見,然後次日這場私下會見的人數從兩人變成了七人——除去趙和與李非外,分別代表儒家、道家、墨家、陰陽家、商家的五位官員也介入此會,第三日時,人數又擴大到十一人,新增了農家、名家、史家和縱橫家。

到第四天時,這個名單人數增加到了二十人,然後是二十七人、三十五人、四十一人,直到最終的五十人。最初這個名單上全是在職或者離任的官員,但到後來,這個名單中還出現了長期隱居不出的各家學者。當這個名單公之於眾之後,哪怕是最最挑剔的人都不得不承認,這個名單基本上將九姓十一家之外尚在關中的一流學者一網打盡,而由這些學者們共同商議確定的“道統”也從最初某些人覺得的“異想天開”變成了一場公認的學術盛會了。

在道統確定之後,鹹陽城的各家印刷作坊便開始了連軸轉,他們共同編寫的《道統》一書,凡一萬六千四百九十九字,在極短的時間內印出了三千冊,緊接著是一萬冊、三萬冊。

與《道統》一書一起向四面八方傳播出去的還有朝廷開科舉士的消息,大秦護國公朝廷將於次年三月召開第一次科舉,此次科舉會選拔三百至五百名不等的人為官,其官職去向也已經確定,包括鹹陽護國公朝廷中的一些吏員和地方上的一些次官。對於世家大族來說,這些職位他們多少有些看不上,畢竟他們更希望的是憑借自己的家世出身,一出仕便可以擔當千石左右的中上官員。但對於那些寒微之家出身的人來說,則是他們向上攀爬的重要渠道,別的不說,至少稷下學宮得到這個消息之後,歡呼之聲是徹夜不絕。

這第一次開科舉一共將考七門科目,分別是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史家、農家和雜學,所有參考的學子,需要選擇一門正科、兩門副科參與考試,其中正科將決定其第一次任職的方向,副科則將決定其以後轉任的方向——這也意味著,今後護國公朝廷的官員任職,不僅僅拘限於本身部門之中,任何一位中樞或者地方的主官,都必須至少有三個不同部門任職的經歷。

與此相比,另一件事情關注的就少得多了。護國公朝廷以“道統”為年號,今年便是道統元年,而次年開始則是道統二年。

隨著這立國本、定道統、開科舉三件事情確定下來,整個護國公朝廷也開始正常運轉起來,首先是中樞的人事任命情形。出乎眾人意料,前太尉李非並沒有因為在道統一事上的功勞而復職或者成為丞相,他被任命為“統考”這一個新設官職之上,籌備來年的科舉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