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年華如逝水(第2/4頁)

次日除夕,安裕容、顏幼卿多少有點兒主人意識,不好意思賴床。穿戴整齊到前廳,才發覺竟是最晚的兩個。廳中條案上香爐花瓶之類撤了個幹凈,地下排著一條條灑金紅紙,兩個孩子連同徐文約,正揮毫潑墨寫對聯,陳阿公與林滿福在旁幫忙托紙,嘴裏誇個不停。

“徐先生這字,寫得可真好。我看哪,比上村舉人老爺寫得都好!”

徐文約笑道:“舉人老爺寫的什麽樣,林大哥見過?”

“嘿嘿……沒見過。不過江南藝專葉校長的字,我可當真見過。我看徐先生你這筆字,比葉校長可不差!”

“葉苦寒先生是大藝術家,我一介俗人,哪裏敢比?林大哥謬贊,謬贊。”徐文約嘴裏說著“謬贊”,臉上卻是容光煥發,顯見十分受用。

陳阿公道:“徐先生寫得好是當然,小小少爺和小小姐,這麽點年紀,也寫得這樣好,才是不一般哪!”

安裕容見兩個孩子紅著臉直笑,回復道:“小孩子不經誇,阿公莫叫他們飄上天去。”

原來附近村莊每逢過年,都由上村一個前朝老秀才寫春聯,各家拿些雞蛋菜幹之類換取。陳阿公也提前換了幾副備用,早起正要張貼,叫徐文約看見,無非“書香門第春常在,積善人家慶有余”,“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之類陳詞濫調,心下頗為嫌棄。正好林滿福買回的年貨中有幾刀灑金紅紙,家裏也有現成的筆墨,遂親自動筆寫起來。

地下擺著已完成的三副春聯。一副寫的是“江南塞北皆春色,笑語歡聲俱好音”。筆致清麗,稍顯稚嫩,應是十三歲的國中生顏舜華所作。一副是“昨日理想同今日,新年氣象勝舊年”。昂揚豪邁,充滿少年意氣,想必是很快要成為高中生的顏皞熙手筆。另外一副行書字跡圓潤而流利,寫的是“階前翠竹迎歸客,檻外紅梅似故人”。正是徐文約親筆。

安裕容一拉顏幼卿:“來來,咱們也寫幾句。”

顏幼卿笑笑:“可不敢與徐兄大文豪比。”

徐文約哈哈道:“自己人面前,搞什麽假謙虛。”讓開位置,將筆一遞,“來,正好還差掬芳圃、涵翠軒兩副。華兒的言辭喜慶大氣,可貼廳堂。熙兒的志向宏偉,貼外頭難免自吹自擂之嫌,貼書房正好。我這個麽,區區不才敝帚自珍,就貼我與映秋住的竹篁裏罷。”

安裕容道:“芳芷姐大才,不敢越俎代庖,他們娘兒仨住的涵翠軒待會兒請她自己寫罷。華兒,你娘忙什麽呢?怎不見人影。”

“娘跟林家大娘在廚房準備年夜飯呢。我去問問她得空不。”顏舜華說著,一溜煙跑了。

安裕容瞅一眼顏幼卿,顏幼卿擺手:“阿哥你來。”遂不推辭,接過徐文約手裏的筆。林滿福動作麻利替他換了紙。

沉吟片刻,毫端落墨,筆走龍蛇,一揮而就。

徐文約背起雙手,邊看邊讀:“掬庭水以鑒春色,伴君子而度芳華。”讀至最後一個字,搖頭嘆氣,嘖嘖有聲,滿臉揶揄。

安裕容毫不在意,洋洋自得,顏幼卿則被兄長揶揄得臉色發紅。幸虧跑回來傳訊的顏舜華拯救了他:“小叔,娘正跟林大娘從壇子裏掏紅糟肉,手上不得空,她說了兩句,叫你幫寫一下。”

顏幼卿趕忙將安裕容所寫對聯撤下桌,鋪了兩條新紙,抄起筆問:“寫什麽?”

顏舜華在案旁站立,定了定神,朗聲誦道:“春風春雨涵萬物,翠葉翠枝媚千村。”

徐文約拍手贊道:“芳芷姐果然大才,胸襟曠達,文思敏捷,巾幗不讓須眉。”

顏幼卿端端正正寫下聯句。安裕容靜立側旁笑而不語,眼中滿是欣賞喜愛。徐文約則嘆道:“幼卿,你這一筆本家字體,功力不淺哪。”

顏幼卿用的正是“顏體字”,遒勁雄健而又不失端莊媚秀。聽見徐文約誇贊,謙遜道:“幼時被家裏人逼著練過幾年,幸而未曾忘記。”

一時春聯備妥,兩個孩子加上一個年長不了多少的孔文致,三人興高采烈,領走了貼春聯的活計。

午後,鄭芳芷與滿福嫂,加上主動幫忙的黎映秋與顏舜華,在廚房烹煎炸煮,汆溜熗拌,為年夜飯做最後的準備。陳阿公專管灶下燒火,顏皞熙對此大感興趣,鉆進鉆出,掛了滿頭草屑煙灰。

男人們圍坐一桌包餃子。手藝最好者,竟是平日沒見過下廚的孔文致。他這包餃子的本事也不是白來的,當年孤身漂泊許久,別的復雜菜式不會,曾經見熟了母親在世時包餃子,時不時便練習嘗試,久而久之熟能生巧,好似得了其母真傳。孔文致說起緣由,語氣輕松自在。盡管曾經許多坎坷,然而苦盡甘來,眼前的日子簡直天堂一般,便是嘆息,也帶著三分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