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第2/4頁)

三皇子刷的擡起頭來,小臉上滿是興奮。

隆源帝失笑,“你需記得一句話,過剛則易折,而許多時候柔能克剛,凡成大事者,必要剛柔並濟才好。”

三皇子如獲至寶,默念幾遍後才鄭重行禮,“是,兒臣記住了。”

五皇子捏著拳頭小聲道:“三哥好厲害哇!”

六公主跟著照葫蘆畫瓢,“好厲害~”

三皇子忽然有點不好意思,“咳,你們長大了也厲害。”

等這爺倆考教完,太後才讓隆源帝坐到身邊來,“白先生的病情如何了?”

孫兒有這樣的進步,上書房的白先生功不可沒。

隆源帝搓了搓手,“還是舊年的老毛病,大雪一來就疼得厲害,倒是太醫署的洪文給的藥膏很不錯,說是什麽民間老獵人的偏方,專治跌打損傷。今兒早上我還問過白先生,他說貼了很受用,洪文也隔三差五幫忙針灸推拿,大為好轉。往年這會兒躺在炕上起不來也是有的,今年還能自己拄著拐來宮中替孩子們上課……”

聽到熟悉的名字,正陪侄兒侄女們玩的嘉真長公主下意識看了隆源帝一眼。

嗯,果然是針灸推拿都略知一二……

太後點頭,“那就好。白先生是真正的飽學之士,人品也貴重,可千萬不能怠慢了。”

隆源帝道:“是,我也是這麽想的。”

就聽太後又問:“說起太醫署,哀家怎麽聽說那位王太醫又要請辭?”

隆源帝點頭,“是有這麽回事兒,不過我暫時留中不發,母後以為如何?”

太後皺眉道:“他都求去三四年了,強扭的瓜不甜,倒不如直接遂了他的心願。”

幾次三番假惺惺的做給誰看?都六十多歲的人了,真當自己奇貨可居嗎?

隆源帝幹咳一聲,“只是這一走,空出來的缺又怎麽說呢,王太醫的意思是想推舉他的兒子上來。”

“哀家覺得不成,”誰知太後竟直接出言反對,“這個王太醫自己就保守有余,機靈不足,人都說一代不如一代,他兒子都四十多歲了,又有老子的招牌,就是塊金子也該發光了,可如今還沒什麽名聲,可見本事有限。”

太後難得主動表態,隆源帝自然重視,“那母後的意思是?”

其實他也覺得此事不妥,又覺得好歹王太醫在太醫署兢兢業業三十余載,一直謹守本分,難得有這麽點請求……

太後就道:“那人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如今太醫署不就有現成的?何苦外頭扒拉去!”

隆源帝略一思索便恍然大悟,“您是說那個叫洪文的小吏目?”

“正是,”太後點頭,“先不說遠的,這小半年哀家兩個孫子的身子大半都是他幫忙照料,如今又隔三差五幫白先生推拿針灸,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難道還不值得提拔他當個太醫?”

隆源帝考慮事情畢竟全面些,沉吟片刻才道:“那小子確實不錯,辦事也還勤勉,只是翻過年來才十九歲呢。且他進太醫署也不到一年,忽然壓過一幹資歷深厚的前輩們升官,恐怕難以服眾。”

“你實在迂腐了,”太後不以為意,“資歷也好,年紀也罷,說到底又有什麽要緊呢?既然是大夫,一切只看醫術和心地,他既然幹了太醫的營生,咱們也該給他應有的體面,這才是真的知人善用呢。你只說不能服眾,那些老資格的吏目又如何?也沒見他們做出什麽驚天動地的大事業來,難不成就因為他們老幾歲就升官?若果然如此,朝廷還開什麽恩科,十來二十歲的讀書人也都不必去搶著考狀元,只管按年齡入仕罷了!”

就是年紀小了出色才好呢,說明天分奇高,潛力無窮。給他幾年歷練的機會,不怕不能當門立戶。

隆源帝本也不大願意提拔王太醫那天分平庸的兒子,偏之前太醫署一幹吏目的水平都差不多,提拔哪個都行,提拔哪個都覺得稍有不足。

可誰能想到偏偏又撞進來一個洪文?年紀不大,本事不小,短短半年功夫就將一幹前輩襯得黯然失色。

一直沒怎麽說話的嘉真長公主忽然開口,“母後言之有理。皇兄,你本就是個知人善用的,之前邊關打仗時不也一口氣提拔了五六個少年將領?如今到了太醫署,怎麽反倒束手束腳?”

隆源帝一愣,“你這丫頭……”

嘉真長公主嘻嘻一笑,“難得母後和宮中幾位娘娘都如此推崇,皇兄就應了母後又如何?難不成他身上還擔著戰場勝敗,群臣都會反對不成?”

一番話說得大家都笑了。

太後畢竟有了點年紀,更兼冬日天短,過半晌就沒什麽精神,說了會兒話就打發兒女孫子們都散了。

心腹嬤嬤問她要不要進去略歇一歇,或是用點精致小菜,太後卻示意她附耳過來。

“先不忙歇著,你悄悄地給哀家打聽打聽,嘉真回京後可曾頻頻與什麽外男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