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重陽登高(第2/3頁)

後來小迷弟杜甫終於受不了行路之苦,於是半途幡然醒悟,驚覺自己這追星的行徑實在太沒理智,決定從此追星還是要追星,但要有理智的追星,不能再腦殘了。最後杜甫和高適退出了尋仙之旅,不幹了。

這是一樁真實發生的逸聞,顧青甚至能猜測李白是如何忽悠二人的,多半是將杜甫和高適灌醉,然後言之鑿鑿地說海外有仙人,杜甫和高適迷迷糊糊之下便答應了,旅途中每到夜裏想反悔,李白繼續灌醉他們,繼續忽悠,二人繼續迷迷糊糊地答應……

“子美兄,當年為何答應與太白兄一同去海外尋仙?”顧青眼裏閃爍八卦的光芒,說不定又是一期絕佳的素材呢。

杜甫一愣,接著苦笑,連連擺手:“不提了,不提了,我三人尋仙一年卻無果,想來是我們修行不夠,尚無緣見仙人一面。”

顏真卿捋須在旁含笑聽著,然後笑道:“李太白詩才之高,性情之真,是老夫生平僅見,可惜,太白過於清高,在人情世故上卻如孩童一般天真,終究被朝堂所不容,以他之才,若稍微具備一點世故圓滑的能力,朝堂上或許會有些成就。”

顧青笑道:“世上總是需要各種各樣的人,太白兄為人率直天真,我以為這恰恰是他的優點,他的性格沒什麽不好,除了不適合當官。世上缺少的不是當官的人,而是他這種真性情之人。”

杜甫兩眼發亮,朝顧青拱手:“太白兄若聞斯言,必引賢弟為生平知己。”

……

馬車很快到了驪山腳下。

顧青三人下了馬車,只能步行上山,也算是重陽登高應景。

山腳下已有宦官們等在入山口,分別核對應邀而來的朝臣們的身份,核對過後,宦官便雙手送上一株茱萸,權貴朝臣們將茱萸斜插在冠帽鬢邊,傳說茱萸有避兇趨吉之效,早在漢朝便有此習俗。

顧青與顏真卿杜甫三人同行上山,一路上相熟的朝臣紛紛互相招呼致意,顧青跟著顏真卿也在朝臣隊伍中混了個臉熟,聽說顏真卿身邊的少年便是最近在長安城風頭頗勁的才子顧青,朝臣們驚異之後紛道久仰,有些對詩文頗為癡迷的朝臣們甚至主動過來結交,顧青一時間竟成了主角般的存在。

客套一陣後,顧青有意識地低調起來,故意低著頭,很少與人招呼。

太子設宴,顧青還是要有點分寸的,今日的場合唯一的主角只有太子一人,顧青不能喧賓奪主,不能搶了太子的風頭,為了這點小事被太子惦記可太不劃算了。

從山腳步行上山頗為辛苦,走了近兩個時辰,權貴朝臣們終於上了山腰。

太子李亨早已命人在山腰臨時搭建了一座登高台,登高台上鋪了紅色的地毯,擺滿了矮腳桌,桌上已備酒菜,每張桌子邊還跪著一位美貌的歌舞伎。

這也是權貴人家宴會的習慣,歌舞伎不僅僅在賓客面前表演歌舞,歌舞中場休息時還要跪坐在賓客身邊,為賓客斟酒布菜。與賓客輕語閑聊,遇到一些不講究的賓客,或許還會偷偷伸出鹹豬手那啥一下。

當然,歌舞伎陪客不一定是權貴人家的標配,有的權貴不喜此道,家中便沒有這項服務,說穿了一句話,要看主人色不色。

顧青三人到了登高台後,便有宦官引三人落座,顧青的桌邊也坐著一位美麗的舞伎,見顧青坐下來,舞伎朝他羞怯一笑,跪坐朝他行禮,然後為顧青斟滿了菊花酒。

作為主人的太子殿下還沒到,賓客們三三兩兩湊在一起聊了起來。

顧青的左邊是顏真卿和杜甫,右邊是一位不認識的年輕文官,大約二十多歲。文官很有禮貌,主動與顧青招呼,互相介紹之後顧青才知,這位年輕文官是翰林待詔,如今供奉東宮,名叫李泌。按通俗的理解,這位名叫李泌的其實是東宮太子身邊的謀臣。

顧青眼睛眨了眨,前世上歷史課時依稀聽說過李泌這個人,但印象很淡。不過能在史書上留名的都是了不得的人物,顧青態度很謙遜地與李泌聊了起來。

文人們聚在一起聊的通常都是詩詞歌賦和風花雪月,至於究竟是聊詩詞歌賦還是聊風花雪月,要看這堆聚在一起的文人們正不正經了,若是一堆正經文人裏面混進了一個不正經的貨,畫風也會被帶偏。

顏真卿年紀最大,有長者之姿,大多時候是聽顧青和李泌說,他則捋須含笑不言不語。

杜甫生性比較內向,尤其第一次參加太子的宴會,杜甫更為緊張,顧青暗暗拿他與李白相比,發現杜甫對當官還是頗為熱衷,因為太熱衷,故而多了一些患得患失的心理,說話行禮都有些不自然的拘謹。

顧青和李泌倒是放得很開,兩人聊得熱火朝天,李泌還不時扭頭與身旁陪他的舞伎低聲談笑,看得出李泌是個風流人物,不知在舞伎耳邊說了什麽騷話,引得舞伎掩嘴偷笑,還嬌嗔地用小拳拳輕輕捶了李泌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