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3/4頁)

文老太爺先開口道:“這個起名簡單,我可以幫忙,你自己有想法沒?”

顧茵笑道:“想法挺多的,一開始想的是‘惡婆婆小食店’,畢竟碼頭上我家婆婆名氣大,但後頭想想,這豈不是坐實了她的惡名?她其實人很和善,沒得一直讓人誤會她,便還是不妥當。後頭聽武安念了一句‘民以食為天’,我就覺得‘食為天’這三個字很不錯。我說句大話,您二位別發笑,雖我眼下只是開一個略大一些的店,但往後我是想開酒樓,甚至去州府、京城那樣的大地方開設分店的,所以招牌最好是起大氣一些,到時候能一直沿用。”

“這三個字確實很不錯,‘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出自《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是能承接住你的大志向的。”

顧茵笑著點頭,又猶疑道:“就是這個名字……會不會太大了一些。”

這要是擱現代,顧茵覺得不錯自然就用了,但在這個時代,皇帝是天子,食為天,怕是會犯忌諱。

“這有什麽?”文老太爺不以為意地道,“我來給你寫這個招牌,再印上我的印章,人問起來,你說這名字是我起的便是。”

說到文老太爺的印章,那淵源就深了。

一般人的印要麽是自己刻的,要麽是請名家大師刻的。

老太爺的不是,他兩枚私印,一枚是當年得到高祖賞識,高祖賞的,另一枚更了不得,是當太子太傅的時候,當時還是太子的先帝親手所刻。

兩枚私印敲上去,其威力可想而知。

顧茵並不知道老太爺印章的來歷,但她是極為濡慕老太爺的,得了老太爺的準話,自然也就不再擔心。

“至於這第二樣,我來幫忙。”周掌櫃道,“在望月樓當了這麽些年掌櫃,我也是有些人脈的,小娘子……不是,東家只說想怎麽布置,我來幫著采買調度。”

顧茵聽到周掌櫃改口,笑得眼睛都彎了,忙道:“那這就麻煩掌櫃了。”

話說到這裏,王氏也賣完粥,從碼頭上過來了。

“娘來的正好,我們正商量到招聘人手這一步,您看人比我厲害,來一起幫著出出主意可好?”

這事其實顧茵自己能拿主意,但她並不把鋪子當成自己一個人的,所以還是得讓自家婆婆有參與感。

“招人我也不懂,”王氏道,“但是我算一個,你許嬸子算一個,店面雖大,但我們兩個跑堂也差不多了。其他雜活我來幹就是了,能省一些是一些。”

顧茵卻覺得不行,店面能七八張桌子,若是生意好,客人做坐滿,那兩個服務員肯定是不夠的。但王氏說的也有道理。

從王家要回來五十兩後,她手裏一共有七十余兩,一季的租子已經給出去了十三兩多,還剩將近六十兩。

徐廚子和他小徒弟都是舍了本來的活計來幫他的,開給他們的工錢自然不能比文二老爺給的低,這就是五兩起步。

置辦鍋碗瓢盆那些東西和簡單裝潢,顧茵暫時算做二十兩。

王氏雖然是自家人,年底顧茵準備分成紅利給她,但平時還得開一份工錢,她也是一個人能幹一般兩三個人的活兒,怎麽也得開半兩銀子的工錢。

大頭是周掌櫃,他既做紅案大廚,也做掌櫃,且因為現在新店人手緊張,周掌櫃還得充當賬房,一個人幹三個人的活兒,不開個二十兩的,顧茵都覺得臊得慌。

這就是快五十兩的出項了,再多請幾個人,那就更吃緊了。

顧茵在心理算過一通,突然眼睛一亮,拿過炭筆在紙上畫了一個“回”字形的櫃台。

普通的櫃台占地大,就是起個結賬的作用而已。但若是做成“回”字形櫃台,外頭一圈都能設置座位,顧茵則能在裏頭現場做點心、蒸點心,下面條之類的,這些東西沒有油煙味,再下設煙道排煙,既能增設座位,也是能節省所需要的的服務員數量。

畫完她把自己的想法一說,周掌櫃點頭道:“東家這想法確實新穎,不過就算咱們找人做出了這樣的櫃台,下通煙道,把煙往外頭排,但若是到了夏日,店內怕是熱得坐不住人。”

這確實是顧茵想法的盲區,這時代沒有風扇空調的,確實不能這般。

看到顧茵有些懊惱,周掌櫃道:“但是這確實很實用,其實我從前也想過,有些客人獨自出行,還不願意拼桌,一個人就得占用一張桌子,實在不便。就按著東家的想法這樣,在櫃台外設置一圈單人桌,每個座位之間再設置可移動的擋板,讓客人自己選擇要不要升起,既新鮮,也互不打擾。”

這種單人獨桌、設置隔板的店鋪在後世很常見,眼下卻是真的先進了。

這個掌櫃,請的可太值了!

請人的事暫時擱置,商量到以後的經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