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愚民還是教育?(第2/3頁)

為了這一點,趙括還讓李斯等人編寫啟蒙教材。

可僅僅如此,尚且算不上是教育。華夏的教育事業真正起步是在漢武帝時期,漢武帝時期在首都設立太學,太學作為全國最高學府,設立各種課程,由天下的名士來教導,教出來的精英若是足夠優秀可以得到官位,同時,為了增加人才儲備,漢武帝還在各郡推行國學,擔負著與太學一樣的使命。

趙括從後世而來,對教育系統是再熟悉不過,可是如果讓他來照抄後世的教育系統,似乎有些不妥,不說別的,就是長達二十多年的教育時間,就是這個時代的人不能接受的,要知道,這個時期人的平均壽命都不到四十歲,男子三十五歲,女子三十九歲。你讓他們接受教育到二十三四歲,這不太現實。

故而一定要在後世完整的教育基礎上進行改正,發展出教育事業,國家的強大就是在於他的教育,這些經過偉人親自認證的話,都是經得起推敲的。一個國家想要強大,固然需要人才,而人才就是來自於教育,趙括想要發展出秦國的教育事業,這是一個從零開始的大事業。

最先就是對幼童的啟蒙,對幼童的啟蒙當然還是可以被稱為小學,由官來安排祭酒在地方設立小學,召幼童來學習文字知識,當然,學習的是統一的文字和語言,不只是學習先進的知識,還要學會做人的道理,要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大秦好少年。那這樣的小學是否要收費呢?

對於如今的百姓而言,要讓他們花錢送子女來學習……這有些不太容易。在幾千年後,都有讀書無用論,很多父母寧願孩子跟著自己種地放羊,都不許他們去讀書,何況是在如今這個時代呢?孩子稍微長大,就要成為家裏的一個重要勞動力,跟隨耕作,在這樣的情況,讓父母付錢將孩子送進學室,不行。

那要怎麽辦呢?

趙括叫來了韓非。

韓非很長時日都是陪伴在趙括的身邊,他將趙括這個老師當作自己的家人一樣看待,對藝自然也是非常尊敬,他也是趙括諸多“孩子”裏比較年長的一個,藝的逝世,對韓非的打擊也很大,而深知趙括與藝深厚感情的他,也是非常的擔心,趙括會因此而崩潰,甚至是自殺。

可是,趙括並沒有如他所想象的那樣沉迷在悲痛之中,在經歷了短期的沉默後,趙括又回到了從前,依舊在為這片土地而勞累。趙括偶爾還是會開玩笑,臉上也不總是悲傷,偶爾會抱著自己的孫子,笑呵呵的給他們講故事。跟趙康不同,趙括幾乎沒有受到什麽影響,除卻偶爾會在找不到衣服的時候大喊藝的名字之外。

老師忽然將自己叫來,韓非心裏忐忑不安,他是真的害怕,趙括會給自己交代什麽事情。

不過,他來到趙括身邊的時候,趙括身邊堆滿了紙張,他看起來有些疲憊,可是還算健康,韓非也松了一口氣。趙括看著他,忽然開口說道:“我這次將你叫來,是為了一項律法,我準備推行義務教育法。”韓非一愣,義務教育?他並不是很能明白趙括的想法,趙括說道:“就是秦國的百姓,有義務接受教育,學習文字和語言,學習知識和做人的道理。”

韓非猛地站起身來,皺著眉頭,認真地說道:“老師!”

“我聽聞,想要治理國內的百姓,就不能讓他們明白太多的道理,讓他們懂得順從才是最重要的事情!百姓們學習知識,就會產生不必要的想法,他們就不願意聽從廟堂的決定,就不願意去做自己本分的工作……”

“你這個封建殘余!”趙括忍不住的破口大罵,過了片刻,他又冷靜了下來,他皺著眉頭,站起身來,認真地說道:“愚民,愚民,唉,你說,我四處征戰,平定戰亂,是為了什麽?是為了秦國嗎?是為了政嗎?”他搖著頭,認真地說道:“我是為了生活在這裏的百姓。”

“教育是國家的根本,百姓們懂得越多,國家就越是穩定,國家的基礎是百姓,而不是君王……當百姓們都懂得道德,都擁有知識,他們會知道是非,有人詆毀英雄勇士,便有很多人出來討伐他……若是百姓愚蠢,他們才會處處違反廟堂的命令,狂妄自大……”

“我不怪罪你,你所想要的是讓國家穩定下來,那我告訴你,當國內的百姓們都知道了是非,國家才會變得愈發穩定,愚民之策,是不對的,你不只是秦國的大臣,你更是華夏的賢人……”趙括說著,看著一頭霧水,還想要與自己爭辯的韓非,心裏卻有些無奈,韓非無法理解自己,或許荀子可以。

這不能怪韓非,韓非的主張就是國家掌控一切,而百姓更像是工具,百姓要為政府服務,而在趙括這裏,政府才是工具,是為人民服務的工具,廟堂出台的政策,首先要有利於民,有利於民然後才能有利於國家,所謂的國家,本質就是生活在這個疆域內的百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