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黃土高原,此時仍然有幾分姿色

且不說唐軍西征,單說唐主北巡。

洪武六年五月初一,李洛親率五千禁軍騎兵,抵達橋山黃陵,祭祀黃帝。

唐主在子橋山十余裏外下馬,率領隨駕大臣步行登上橋山,已示對祖皇的恭敬。而地方官吏早就準備了太牢等六畜祭品,恭候天子禦駕。

李洛來到黃陵,但見古柏森森,殿宇靜穆,不由松了一口氣。黃陵廟宇自從漢太祖(高祖)大修以來,歷年皆有修葺和祭祀,遂成固定的國家祭典。最近的修葺和祭拜,是在金末。

但是金朝滅亡後,就再也沒有國家層面的祭祀了。李洛此來,還是金亡後首次。

李洛對大臣們說道:“漢元封十年,武帝親自祭祀黃帝,今朕來矣。”

大臣們說道:“陛下承昊天之命,繼華夏大統,祖皇必知而欣慰也。”

接著,按照唐制,禮官以空前絕後的九九之舞,用舞者八十一人,在陵前演《雲門》、《大卷》二舞,再用八十一人為樂。

相傳《雲門》和《大卷》乃是黃帝親制的舞樂,經過大唐太樂署整理復原後,又成為唐宮中大殿所用的舞樂,等級更在《秦王破陣樂》之上。

按照禮制,天子祭禮用八佾六十四人。而李洛規定祭祀黃帝用九九八十一人,可見對黃帝的尊崇之心。

典雅莊嚴的舞樂之中,李洛身著十二章紋、大裘玄衣的天子祭服,率領同樣身著祭服的文武大臣,親自焚香,然後行跪拜大禮。

數千禁軍也肅然下拜。

接著,李洛親自宣讀祭祀黃帝的祭文,文曰:

“維洪武六年,歲次辛卯(1291年)五月乙巳朔。唐天子洛,謹親至陵前,敢告祖皇軒轅大帝曰:朕以先唐帝裔,生於微末。當其時,神州陸沉於北漠,華夏淪亡於夷狄,蒙元逞兇於天下,黎民倒懸於水火,以致生靈塗炭,四海鼎沸。遂承天命,聚義士,起兵布武,而有天下。朕以藐躬,敬承大寶,時有六年。”

“惟帝王恩威得洽,文武兼濟,奉天命討兇伐暴,振生靈之有赫。奉天命於微時,立恢復漢家之志;驅韃虜於中夏,遂再造社稷之願,時有十二年矣……”

“……祖皇聖神明大,開天立極,此非祖皇神佑,聖靈庇護,概莫能哉。惟仰祖皇遺澤千秋,德被萬世,茲有恢復之機……肅肅將祀,鑒此誠祈,尚饗!”

宣讀完祭文之後,燒化在鼎中,唐主又親自分配祭肉,以為大射之禮。祭肉最好的是太牢(豬牛羊),其次是馬雞狗(犧牲)。雖然也用來魚,但魚只是副祭品,不算犧牲,更不算太牢。

祭肉都被庖廚用大鼎烹煮熟了,被庖廚切好,但與清代不同,可以用鹽和香料,味道不會差。祭肉分給參加祭祀的人吃,也就是“打牙祭”的由來了。

除了祭肉,還有酒水和時鮮瓜果。這就是所謂的酒肉瓜果。

接下來,便是大射之禮了。

所謂大射之禮,就是帝王率領群臣在祭祀時野宴射箭,為先帝展示君臣同心,不忘武功的古禮,這是周朝就有的古禮了。

君子六藝中的射禮,共分為大射、燕射、賓射、鄉射四等。只有最高等級的大射,才是祭祀所用。

唐廷恢復了君子六藝,當然也恢復了射禮。但大射之禮,卻還是第一次用。

大射用的飲食,主食是祭肉。按照爵位高低和官職高低,群臣們分到的祭肉部位也不相同。

比如,李洛作為天子,他分到的祭肉就是最好的牛脊肉,切的很漂亮。而文天祥和林必舉等一品重臣分到是牛肩,二品分到的是牛腩……品級最低的,吃豬肉。

君臣席地而坐,象征性的用完了祭肉和瓜果,就是射箭了。按照規矩,天子先射,然而公卿大臣按照高低依次射箭。被射的獵物有羊,豬,野雞等。

由於黃陵所在不是獵場,所以獵物早就準備好了,數以百計的豬羊和野雞被關在籠子裏,等著依次開籠放獸。

侍衛奉上李洛的“常所用禦雕弓”,伺候皇帝換上武弁服。李洛換上專門射獵的武弁服,頓時變得更加英武。

文武大臣們紛紛換上武弁服,只是很多文臣都面露難色。

李洛手持兩石雕弓,起身離席,昂然而起,身姿如青松般卓爾而立,風度英氣而典雅。

“請陛下禦射!”禮官肅然說道。

“放獸!”

“遵旨!”

隨即,一頭肥鹿被放出牢籠,一竄而出,往西疾馳,當真是一頭驚鹿。

與此同時,唐主從箭囊中嫻熟的抽出一支狼牙羽箭,行雲流水般彎弓搭箭,雙臂如抱滿月,霍然拉開雕弓,虎目鋒利如刀,箭頭所指之處,那頭金鹿已在十余丈開外。

李洛本不會射箭。可是來到這個世界後,他沒少練習弓馬刀劍,加上常年戎馬倥傯,帶兵打仗,所以早就是個優秀的射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