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蕭焱的圖謀……知是故人來

崔秀寧道:“企圖搞破壞的是元廷余孽,漏網之魚。他們煽動一些城市的商人,囤積居奇,拒收紙鈔,推波助瀾,使得城中物價要上天了。他們想讓百姓起來造我們的反。人已經在抓了,軍警憲特都在搜捕。”

李洛根本不會問這些人的下場,因為落到特務和憲兵手裏,他們的命運已不可問。

“物價飛漲,紙鈔擦屁股都嫌硬,這也是個機遇!先把銀行幹起來。用銀行回收百姓手中的交鈔,兌換銀元和銅錢。”李洛咬牙說道。

他不能心疼銀子,必須這麽幹!

通過在整個東南鎮壓大地主大豪強,再沒收元廷的官銀,李洛獲得了八千多萬兩白銀。加上他在安南,占婆,日國得到白銀,唐廷掌握的白銀接近一億兩!

可以說,整個後世東亞三分之一的白銀,掌握在唐廷手裏。

問題是,硬通貨只是貨幣媒介,本身並不是物質財富啊。作為東南三千多萬百姓的大王,李洛只能輸出白銀重建貨幣信用。

崔秀寧有點心疼的皺眉,“那麽多銀子,用來兌換成了快成廢紙的紙鈔,我們真是虧大了啊。但我知道現在不是自私的時候,誰叫銀子在我們手裏呢。心疼啊!”

東南的紙鈔為何貶值的這麽快這麽徹底?

原因還是在李洛這。

原本,元廷此時的交鈔雖然因為濫發貶值,可仍然是主要流通貨幣。通脹雖然厲害,卻還沒有崩潰。

所以元廷的濫發不是第一原因。

戰亂對紙鈔的影響雖然很大,也是通脹的重要原因,卻同樣不是第一原因。

不然,看看南邊的宋國和西邊的梁國統治區,同樣經歷過戰亂,為何紙鈔還沒有崩潰,偏偏是治理最好,統治力最強的唐國,反而紙鈔接近崩潰了?

第一原因就是:絕大多數白銀都被李洛收走了。

李洛沒收復東南前,世面上的流通貨幣,有兩成是白銀。而且元廷規定白銀和紙鈔可以兌換。也就是說,白銀實際上成了紙鈔的信用基石。

可李洛起兵後,沒收的沒收,鎮反的鎮反,抄家的抄家,絕大部分白銀集中在李洛手裏,這使得民間的白銀減少了八成,世面上幾乎沒有白銀流通了。

那麽,紙鈔就無法兌換白銀了,從而開始崩潰。好在還有銅錢作為支撐,沒有徹底崩潰。

李洛客觀上成了掠奪民財的人。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崔秀寧拿起一份特察局提供的市場材料,“什麽鬼,這度牒倒成了貨幣,真是瘋了。”

李洛道:“所以咱們一定要把貨幣改革做好。廢除一切紙鈔,實行銀本位。時機不成熟,準備不充分,就不能發行我們自己的紙鈔。”

宋元紙鈔發行的初衷,一是彌補金屬貨幣的不足,二是合法的掠奪民財。至於方便交易的考量……對不起,朝廷真沒想過。

此時的紙鈔已經廢除南宋會子、度牒、關子、官告,用的是蒙元發行的中統鈔和度牒。這些紙鈔占了六成以上的貨幣流通。

尤其神奇的是僧人度牒,竟然在紙鈔中占據了兩成的流通份額,當真是一大奇觀!

說起來,這個奇觀不是宋元的首創。最開始用度牒做貨幣的,竟然是唐朝。

唐朝安史之亂時,玄宗為了軍費,僅僅在太原一地就通過售賣僧人度牒,籌措到一百萬貫銅錢。

於是,各地藩鎮爭相模仿,利用掌握發放度牒的職權,大肆售賣度牒牟利。徐州節度使還“揮淚大甩賣”,只要交兩貫銅錢,就能得到度牒,成為僧籍。

於是,度牒開始成為一種變像的紙幣,可以轉讓,可以交易。

為何度牒這麽吃香?因為度牒可以免稅,免徭役。所以,政府售賣度牒,其實就是售賣特權。

真是有才啊。

有了度牒,那不好意思,施主啊,老衲可是僧人哦,就不用繳稅,不用服勞役了。除此之外,老衲還可以化緣,還可以建個寺廟收香火錢哦。

你說什麽?老衲沒有剃度沒有出家?那重要麽?重要的是,老衲有度牒啊,朝廷都認我是僧人,你不認?

到了北宋,度牒的“面值”更高,一張度牒的價格,竟然高達上千貫,成為名副其實的大額貨幣,商人大宗交易,幾張度牒就搞定,就問你服不服。

所以,北宋的僧人,那可不是一般人能當的。想《水滸》中魯智深這樣的僧人沒有度牒,那是不被承認的“野和尚”,抓到要刺配三千裏的。

宋朝還多次出現“殺僧奪牒”的大案。《涑水記聞》中就有記載,有人和僧人同行,看見度牒起了殺心。他幹掉僧人,搶走度牒,自己成了“僧人”。

宋代大部分時期,度牒的信譽都很好,遠比交子和會子堅挺,因為朝廷對出家人數量的控制,不可能太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