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第2/4頁)

林玉嬋笑道:“沒那麽大手筆。我就看看九龍的地吧。”

林玉嬋上海經營博雅公司,算起來已有九年時光。這幾年內地政局平靜,外交關系友好,她小心經營,靠著幾個子公司和各樣投資的每年分紅,也攢下幾萬兩銀子的積蓄。

在萬惡的舊社會,貧富差距極大。窮人不得溫飽,辛苦一年攢不下一個錢;可是一旦完成了財富的原始積累,只要不吃喝嫖賭抽大煙、不挑釁朝廷胡亂作死,很容易就能達到財務自由。

今日林玉嬋因事赴港,想起現代香港各種價格昂貴的鴿子籠,忽然起念,想看看今日的香港地價。

太平紳士殷勤得過分,介紹得天花亂墜,其實林玉嬋心裏也清楚,是欺她人生地不熟,不諳香港生態,冷熱地皮一同推介,把偏僻地段也吹成熱鬧商圈,就等她掏錢。

不過林玉嬋也不以為忤。如今再偏僻的地段,一百年後都是寸土寸金呀!

再說,她也不是完全對香港不了解。最起碼,港劇裏頻頻出現的那些地名,什麽九龍塘、油麻地、彌敦道、淺水灣、半山……選它準沒錯。

她估量自己手頭的閑錢。依山傍水的豪宅地段已經被洋人占據,譬如太平山根本不許華人居住,她有錢也買不到。但新割讓的九龍半島上,一百英鎊就能買一幅寬平的好地,用來出租蓋樓或是做商鋪皆可,港府只賣牌照,基本不抽稅。雖然眼下九龍半島整體上還是鄉土風光,但在晚清風雨飄搖的政局襯托下,未來的幾十年內,它將發展成一個理想的政治經濟避風港,投資收益必然不菲。

林玉嬋要來最新的港英政府賣地條款,正細細的看,忽有人敲門。

林玉嬋站起來,笑道:“容先生。”

---------------------------

容閎讓自己的隨從等在門外,也不理那太平紳士,興致勃勃跨進事務所。

“林姑娘,讓我好找。你的電報。”

事務所裏正好有本《電報新編》。林玉嬋借來一翻,把那電文譯出來,興奮得從沙發上直接跳起來。

“批了!批了十五個!”

電報真是好東西!這五塊港圓花得值!

容閎搖頭笑:“你用這新玩意兒倒挺熟練。”

水路電纜是去年才鋪設完畢的,從港島西的鋼線灣開始,聯通香港和上海。不過大清朝廷不許洋人電纜落地,於是電報公司只能雇了一艘駁船,常年漂在黃浦江裏,將水下電纜引到甲板上收發消息,再派小船送到岸上。

即便如此,從上海到香港,半個中國的距離,通訊時間縮短到了幾個鐘頭,再也不用往返好幾天。

林玉嬋來大清十年多,總算能懷舊一把,體驗一下接近現代社會的通訊節奏。

容閎問她:“打算在香港招幾個?”

“嗯……”林玉嬋一邊欣賞電報,一邊一心二用地算,“上海孤兒院有六個合格,廣州只找到一個。家裏都不願讓女孩子出遠門……香港這邊要找八個。聽說保良局新解救了一批從內地拐來的女孩子,我下午去拜訪一下,應該能湊齊。”

容閎滿面春風:“好,我給你多定一張船票。放心,一定頭等艙。”

她轉頭,問:“你這裏進行得怎麽樣?”

“人齊了。大部分是粵人。還多虧了你那幾個買辦朋友的面子,在他們家鄉好生宣傳了一番,否則我真是要抓瞎。”容閎笑笑,忽然一嘆,“可惜文正公去世了,不能看到他的手植桃李,開花在大洋彼岸哪。”

那地產商太平紳士見他兩人聊起來,自己被晾在一邊,也不為怪,指揮小廝給容閎也搬來個白色靠背椅,自己賠笑告罪:“我還有事。失陪。”

買地的都是大客戶,耐心點是應該的。

容閎自江南制造局離職,當上四品候補同知以後,整天在蘇州公署無所事事,除了拿朝廷薪水,譯了幾本書,並無政績。

當然他始終不懈努力地推銷他的“外派留學生”計劃,每年都要找機會提上一兩次。但不是經費緊張就是上官無暇,要麽就是有人丁憂,有人病假,要麽人家幹脆把他忘了……就這麽一年年蹉跎,直到去歲,運氣終於眷顧,又或者是上面的官員實在煩了他了,於是兩江總督曾國藩和江蘇巡撫丁日昌聯銜入奏,請朝廷“采擇條陳而實行之”,批準在上海成立“幼童出洋肄業局”,待時機成熟,便可赴美。

容閎恍惚狂喜,如同範進中舉,四十多歲的人了,脫了衣服就跳進蘇州河,打算來個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卻忘記他上次遊泳還是在耶魯賽艇隊……

最後讓“義興義渡”的小學徒給救了上來,病了三天,滿血復活,跳起來開始工作。

暫定留學生百二十人,分四批,每批三十人,十至十二歲,身家清白,體質合格,漢文英文皆有功底。然後經由預備學校考試合格,由容閎保薦進入美國高等學府,學習西人之一切先進科技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