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第3/4頁)

林玉嬋依舊笑而不語。

傅蘭雅有些不好意思:“是這樣的。在下受聘於翻譯館,譯書的時候時常需要繪制插圖,或是臨摹一些模糊的原件。雖然我自己也習練素描,但繪畫太占精力,我一直在尋找收費低廉又態度認真的畫師,來幫我繪制大量插圖……”

他想了想,飛速心算,說:“一幅插圖十文錢,不知林小姐可不可以代我詢問,如果孤兒院有天賦超群的孩子……”

林玉嬋微微驚訝,看看傅蘭雅案頭那一眼望不到邊的原版圖書堆,意識到“繪制插圖”確實是個大工程。

西方科學書籍本來自帶許多示意圖,有時因為繪圖習慣差異,難以被中國讀者理解,因此在譯介的時候,負責任的譯者都會重新繪圖,把三維寫實改成白描線條,把西洋背景改為中式風光,袒胸露背的西洋女子改成溫婉削肩的古典仕女……以及為著書籍趣味著想,更會格外增加不少插畫插圖,讓人們看得下去。

十文錢一幅畫……雖然比外銷畫的市價低不少,但略略估算,跟孩子們畫茶葉罐的收入應該大致持平。

傅蘭雅也很懂得省錢嘛。

林玉嬋心中驀地點燃一盞燈。繪制茶葉罐畢竟創意有限,許多孩子已經練出了精巧熟練的技藝,苦於沒有更進一步的實踐機會。

其實他們完全可以做外銷畫師,等長到了走入社會,給自己賺更多的錢!

她思考了好一會兒,傅蘭雅自嘲一笑:“我就是問問……”

“可以,”林玉嬋笑盈盈地說,“我可以去跟孤兒院的教士談。不過有條件。您需要出錢雇傭專業的油畫素描師傅,定期去給那些孩子們上課。”

傅蘭雅在翻譯館兼職,容閎直接給他開了每月一百兩的薪水。雇個外銷畫師的開銷,對他來說九牛一毛。

當即和林玉嬋握手,表示:“沒問題!”

-----------------------

本來是投標考察,逛一趟,卻給徐建寅找到個高薪工作,還給孤兒院孩子們談出個繪畫課,林玉嬋心裏美滋滋。

回去以後,她也不用蘇敏官幫忙,自己認真撰寫了投標書。參考了徐建寅的專業建議,最後讓各位經理過目。根據江南制造局的生產能力和產品計劃,分別從哪國訂購哪種鋼材,性能參數單價各是多少,最終的產品品種、產量、所占比例、何時運抵、如何保存……厚厚地列了幾十頁的大綱。

然後,再自賣自誇,詳細介紹了博雅公司作為進出口外貿商的社會信譽和人員資質。順便再提一嘴當初慈禧太後的金口玉言:“那些個機器,什麽翻譯啊保養啊零件兒的,既然他說你懂,那就都交給你好了……”

不僅是為了這一次采購。江南制造局一切從零開始,如果能贏下這一次的招標,以後多半能成為簽約采購商,那就有源源不斷的單子了!

給慈禧供應花露什麽的,來錢雖然多而快,畢竟不穩定。哪天太後一念之差,打算換個別的新鮮產品,她也沒脾氣,連違約金都拿不到。

但是江南制造局可是會一直活著,活過大清,活過民國和日占,活到新中國,活到21世紀。

她做好充分萬全的準備,投標書修改到深夜,弄得蓬頭垢面眼帶紅血絲。好在容閎就暫住在二樓客房裏,直接上樓一遞,門都不用出。

第二天,本來想一覺睡到中午,又早早醒了。林玉嬋來到江南制造局門口,久久地看。看工人進出,看原料送入,看好奇的百姓們圍著那廠房指指點點。

徐建寅已經來到翻譯館開始工作。連帶著他爹徐壽、世交華蘅芳、李善蘭……容閎財大氣粗,一封封書信邀請,幾乎把江南西學圈有名有姓的人物都挖了來 。

由於赫德離開上海,廣方言館的規模又擴大,為了便於管理,也搬來了江南制造局後院。偌大一個工廠,一半的面積成了文人學者聚居之地,引人矚目。就連向來疏於報道中國事務的《北華捷報》,也特地留出一整個版面,驚嘆這一清政府的先進政績。

在一派欣欣向榮的大生產景象中,林玉嬋終於等到了招標結果。

----------------------------

“容先生,消氣……”

林玉嬋覺得自己有點角色錯置,拉著容閎袖子不讓他再轉身。

“我說話都不管用了嗎?我堂堂一個督辦,我的意見都是廢紙嗎?”容閎罕見的怒容滿臉,揮著拳頭叫道,“太後親口欽定的供應商他們都不認麽?那個‘滿發行’是什麽散兵遊勇,他們根本沒有資質……”

“那個‘滿發行’,大股東是李鴻章的族弟。”林玉嬋疲憊地說,“太後管不到這裏,李撫台可以。您千萬別跟他起沖突。”

北京城裏一句太後“金口玉言”,和真金白銀、近在咫尺的利益相比,也得退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