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第4/4頁)

容閎不可能跟他們有太多接觸。在眾口鑠金的詆毀之下,也不會對他們產生同情和好感。

這是時代的無奈。

不過最起碼,林玉嬋知道,自己並不孤獨。她腦海裏裝的那些說出來被認為是天方夜譚的鬼主意,並非是從天而降的無根之水,而是切實存在於這個世界之內的、拼圖的一部分。

她還在沉默,其余人已經在催了。

“林姑娘林姑娘,接著讀啊。”

容閎的信,中英夾雜,別人還真沒這隨句口譯的本事。

林玉嬋快速掃一眼後半截信,擡頭,語調平平地說:“長話短說,容先生在美國一切安好,正在探訪各地機器廠,怎麽也得在那裏呆幾個月——好了,現在上工。”

她不做那剝削工人的無良資本家,但劃水也得有限度啊親們。

眾人這才記起自己今天為什麽在這兒,幾聲難為情的訕笑,回歸狀態,分散去幹活。

林玉嬋將容閎的信件收好,忽然意識到一件事——

這最後一封寄自美國的信,與早先其他數封不同,信封上留了地址!

Willard Hotel

17 Market St. Hartford, Conneticut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容閎已經於康涅狄格州一個中級旅館下榻。信中言道,由於要等待訂單排隊和機器制造,要至少長住好幾個月。

林玉嬋興沖沖地提筆,開始給容閎寫回信。

-------

“林姑娘呀,你帶來的那份洋行齊價合同,大家都研究過了。”常保羅喜氣洋洋地說,“歐洲那邊,有人造出了更高效的紡紗機,今年洋行接到的歐洲紗廠訂單翻了五番,印棉也漲價,所以會從中國大量收棉花。價格也會漲。我已讓三娘家裏多置棉田,換優種,新來的五位兄弟姊妹中,我管老趙要了四個,從現在起,就開始預訂優質棉田、機器和倉儲,晚了可就搶不過別人啦。”

原棉價格好似龍卷風,在新的一年裏越吹越高。有商會的信息整合,不少華商都改行或者增加棉花業務,打算投身其中,搭上這班快速便車。

博雅公司已有去年的基礎,起步比別人早一些,此時遊刃有余。

林玉嬋有一點小小私心。金能亨泄露的那份合同,博雅的自己人都已吃透了,但是在商會例會裏,她並沒有全交代,而是根據外部商業環境,選擇性地放信息。譬如洋行統一想搞生絲價格,她就把齊價合同裏關於生絲的收購份額放出來,讓做生絲的大夥心裏有數,不至於被打得措手不及。

這個策略,到目前為止還算有效。義興商會聲名鵲起,短短一個月內,加盟成員增了一半。

而且別人是跟風,林玉嬋心中有底。她從容閎的信中讀到,美國的內戰依然沒有止歇的跡象。美國北方多數機器廠都轉做軍工,制造國家急需的要件,導致容閎一個外來客,生產民用機器的訂單被排到了好幾個月以後。

雖然林玉嬋知道這仗明年就能打完,但以目前的資訊來看,世界原棉供應持續緊張,價格持續走高,這是必然的。

所以她授意常保羅,棉花的收購加工放手去做。有義興商會的信息整合,不會像去年似的,被洋商精準狙擊。

至於茶葉業務,可就沒這麽春風得意。

老趙還沒開始匯報,忽然洋樓門口風鈴響,進來一個跑街夥計。

“幾位老板,實在不好意思。”夥計團團一揖,捧出來一紙合約,“我們洋行最近資金周轉上有些困難,東家思來想去,在您這訂的茶葉合約只能先送還,等日後再找機會簽……命小的一定要跟各位老板好好告罪,大家以後還是朋友……”

嘮嘮叨叨說半天,“告罪”的誠意滿滿。林玉嬋心裏上來點脾氣。

幾千斤茶葉還能說不要就不要。洋行都是背靠外資銀行,且對大宗茶貨有收購份額的,哪就那麽容易“資金周轉不開”?

老趙面露不滿之色,驀地打斷那夥計的話:“怕不是換了別家茶葉?德豐行?”

夥計臉色一僵,滴水不漏地笑道:“東家拿決策,小的只管跑腿,什麽都不懂。再會,再會。”

……

夥計走後,洋樓裏幾個人面面相覷。

趙懷生打破沉默,扭扭捏捏提出來:“最近幾天,這事兒不是第一次了。林姑娘,要麽咱們博雅精制茶,暫停生產一下好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