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藩王們的反應(第2/3頁)

“大王,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麽。周國、唐國分到了好地方,據聞那裏的土地普遍一年兩熟甚至三熟,自然糧食便宜。如我福國,一年只能收一季不說,北方的平安道和黃海道還只能種植小麥……兩國在農業上不可同日而語。加之現在大明本土以及東邊的桂國,都在大量購入糧食,這周、唐二國坐地起價,我們也拿他們沒有辦法。”

“罷了罷了,錢嘛,寡人再厚著臉皮去找太上太皇要。不,是借,這個以後要還的。總之呢,長史,該有的賑濟不能停。這十萬士兵還得暫時養著。當然,我福國現在通過黃冊清查,全國也不過一千萬帶點的人口。加之後方就是大明本土,海對面又是桂國。所以養十萬大軍實在是太浪費了。等黃冊清查完畢後,想辦法安排部分士兵復員,到時候兵部和戶部要拿出一個方案來。總之,寡人覺得,國內留個三萬常備軍就足夠了。”

“是,臣領命。大王,接下來還有一個事情要趕緊做。”

“何事?”

“大王,大明本土最近六大報連篇累牘的在對理學進行攻擊,皇上的心思到底如何已經很明顯了,我福國也應該盡快表態,否則,若是讓唐、周、桂走在了我們前面,只怕會引起皇上的不快。”

“啊!長史這個事情提醒的是!寡人疏忽了。”

可以說,雖然剛剛做一個實權國王不過九個月,但到底是長期處於一個國家的頂端。所以朱常洵對朱由棟的種種舉措,其實看得很清楚。

在朱常洵看來,朱由棟最近半年在思想文化上的一系列大動作,其實根本追求的就四條。其一,將權利義務對等揉進國民的核心價值觀裏。其二,糾正“德治”,提倡“法治”。其三,在前兩條的基礎上徹底廢掉“天人感應”。其四,在第三條的基礎上,提倡科學。

對第一條,朱常洵不反對:這一條對皇帝、國王的要求,無非是國民對君主效忠,君主保護國民而已——這本來就是大明皇族一直在做的事情。幾百年來,皇帝拼了命的抑制土地兼並,不就是在保護百姓麽?

實際上,提出這一條的根本目的,是用來給官員劃線:從今以後,你們不是牧民之官,而是享用了民脂民膏為民服務的公仆!

先要有了這一條,然後才能整頓吏治。

如何整頓吏治呢?以法代德。朱常洵在六大報連篇累牘的報導中敏銳的發現了一個問題:雖然六大報上諸子百家的學說都有,但很明顯,官方是在推崇法家的一些思想,以及西方,尤其是古羅馬的法律思想。

對這一點,朱常洵那是舉雙手贊成:福王殿下早年在國本之爭中,被東林黨的那群開口道德,閉口聖人的偽君子給徹底搞壞了胃口。他非常清楚:皇帝並不是要徹底否定儒家,也不是要徹底的否定道德在國家體系中的作用。相反,皇帝只是要把道德的標準降下來,讓大家在日常中能夠相對容易的做到。而不是像既往那樣,把道德標準無限提高,最後把全國人民都逼成偽君子。

至於說孔府的問題,朱常洵當然知道,這一家子就是目前大明最大的偽君子,所以必須打倒。打倒了孔府這個標杆,才能真正有效的履行皇帝的這兩條。

而在打倒全國最大的偽君子後,“天人感應”學說自然就可以廢了。

對這個,朱常洵也是支持的。早年福王殿下讀書,就看到唐代的名相姚崇旗幟鮮明的采用很多具體措施消滅蝗蟲,結果他這麽做了後,在當時就被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被群臣攻擊。到了北宋,蘇軾更是寫詩嘲諷姚崇,說蝗災起來後,重要的不是滅蝗而是修德——朱常洵看到這一段的時候瞬間就對蘇軾的形象破滅了。

最近這些年,大明雄霸東亞,東亞各國人員交流往來頻繁。福王殿下早就知道,如日本這樣的國家,一天到晚沒事就地震。那要是講天人感應,這個國家就沒法正常運轉了。如暹羅這樣的國家,一年就是雨季和旱季,按照天人感應,四季不分,是國有災殃啊。可是人家那地方水稻一年三熟,哪裏有災殃了?

在天人感應這個枷鎖被打破後,士大夫們用來鉗制皇帝最大的手段就沒有了。同理,各王國的士人們也無法以此來鉗制國王了。朱常洵當然也支持。

至於最後一個,提倡科學。福王殿下更是舉雙手贊成:目前大明本土因為蒸汽機尚未全面推廣,工業革命對國家農業的傷害還不明顯。在有美洲高產作物支持下,只要不遭受大的災荒,全國糧食總體還是夠的,所以大明本土目前使用蜀藩培育出來的新稻還只是緩步推進。但是對於福王殿下治理下的福國來說,他們已經在今年春天就把新稻種種植在了漢江兩岸,取得了大豐收。更準備明年在福國八道全面推廣新稻種——福王殿下對科學也是極感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