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藩王們的反應

同樣是在1620年的7月,福國,漢城。

是的,此時的朝鮮已經更名為福國,從大明的海外藩屬國變成了朱家藩王領地。

從1619年的10月蒞臨漢城到如今,朱常洵掌控朝鮮已經九個月了。

“大王,經過內閣和戶部、錦衣衛等部門的努力,我福國的黃冊重建已經在七個道完成,預計今年十月前,最後的黃海道也能夠清點完畢。”

“嗯,長史辛苦了。”

福國的統治機構,基本是照搬大明本土。外朝是內閣六部,內朝是司禮監錦衣衛等,不過在規模上明顯的小很多。而地方機構,朱常洵明智的暫時沒有去調整——還是以往的八個道,道下面的府縣也維持了原樣。

至於說官員的任命上,已經是太上太皇的萬歷對自己這個最喜歡的兒子還是不吝嗇的:福國第一任長史是楊守勤,這是萬歷三十二年的狀元,當年要不是他回家為母親守孝三年,或許就輪不到那一年的榜眼孫承宗去朱由棟那裏做老師了。

“大王,這都是臣等的本份。這段時間,大王的足跡遍布我福國八道,春耕的時候更是擼起褲腳下田和當地百姓一起插秧,大王才是真的辛苦了。”

“哈哈哈,寡人不過是作秀而已哪。我福國新建,長史既要操持國家這麽多雜務,還要安撫原來的朝鮮官員,真真是辛苦。”

君臣互相吹捧一番後,朱常洵道:“最近原朝鮮軍隊的改編還算順利吧?”

“基本無礙,大王,大明在今上改革前,邊軍的生活很苦,很多老弱都不能溫飽,裝備什麽的也是數十年難得一換。但是原來朝鮮的士兵,其日子過得比大明以前的邊軍還要糟糕。所以,大王從周國、唐國購入大量大米,讓這些士兵吃飽後,他們對大王感激不盡,發誓絕對效忠。個別李姓宵小的挑唆,根本起不了作用。”

“是啊,大王。”朱常洵的大伴,新任福國司禮監掌印太監張通以及福國錦衣衛指揮使,鄭貴妃的弟弟鄭國泰也在旁邊道:“錦衣衛最近幾個月破獲了十三起原朝鮮王族、兩班貴族們準備發動叛亂或者對大王進行暗殺的案子。都是在剛剛有了點苗頭的時候就被士兵、百姓向錦衣衛舉報了。可以說,大王把土地分給百姓,抓住了農民的心。廢除兩班制,推行全民皆可參加科舉,抓住了中下級士人的心。補發俸祿,足衣足食,抓住了士兵的心。些許宵小,已經不足慮也。”

“哈哈哈~”很是爽朗的大笑一陣後,朱常洵道:“哎呀,寡人以前可是在洛陽被圈養的肥豬啊,這咋然來到此地獨當一面,就真的面面俱到,一點問題都沒有嗎?長史,大伴,舅舅,你們總是對寡人說好話,寡人可是越來越心慌啊。”

“大王,說到問題,我福國也是不少的。目前最緊迫需要解決的,有兩點。”

“長史請講。”

“第一,錢。大王,臣不該問大王到底從洛陽帶了多少錢過來。但是我福國建國九月,大王迄今已經投進去八百七十多萬銀元,國家財政近乎每月虧損一百萬。而大王又說了今年全福國免稅,明年農稅三十稅一,商稅十稅一。後年才會恢復到十五稅一和五稅一。臣按照大王的這個方略估算了一下,我福國要做到收支平衡,起碼還得虧上半年甚至九個月,不知這剩下的六百多萬銀元,從哪裏來?”

“嘖!”說到錢,朱常洵的腦袋也疼起來。

以前的福藩還是有錢的,當初他就藩洛陽的時候,萬歷出於補償心理,給了他大量的田地和賞賜。

但是,福藩畢竟是新藩,不像唐藩、周藩那樣有十數代財富的積累。換句話說,他缺乏底蘊。所以,真要朱常洵自己一次性掏個一千萬銀元出來,他是拿不出來的。

這次到朝鮮半島就國,朱常洵把福王府裏所有的奇珍異寶、門面店鋪、王府下的各種廠房全都變賣了(王田自動收歸國有),再把所有的流動資金都抽回來,就算這樣也只有四五百萬。然後再加上鄭貴妃傾盡全力支持,朱常洵來朝鮮就國的時候,總共也就帶了一千萬銀元。結果,九個月之後,這錢就要見底了。

“那個,長史啊,我福國什麽時候能夠秋收啊?”

“大王,我福國南北縱橫三千裏,各地秋收時間差異較大。南方有些地方秋收都已經完成了,但北方估計還有一些時日才會開始。不過大王,就算是秋收了,因為您在漢江口登陸的時候,就已經說了今年免稅。所以,秋收之後,百姓的賑濟或許可以停下來,但是,士兵的口糧不能省,我們還是得繼續向周國、唐國購買糧食。”

“哼!周世子和唐世子兩個奸商!據聞他們在國內,以六石糧食一塊銀元的價格收購糧食,轉手賣給我們就是三石糧食一塊銀元,足足賺了一倍不說,還要我們自己承擔運輸……偏偏這兩個家夥輩分還比寡人高,寡人……嘿!氣死寡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