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東林也要辦報(二)(第2/2頁)

報名倒是很快就定了下來:東林日報。接下來場地、工人、紙張、版面的設計、主編、普通編輯啥的也都好說。

但最最緊要的問題是:辦報是要花錢的!錢從哪裏來?

朱由棟的金陵日報在創刊之前就投進去一萬多兩白銀。創刊之後相當一段時間每天凈虧二百兩白銀。一直到銷量穩定後,才陸續的通過秦樓楚館,普通酒店商家等交來的廣告費開始盈利。而且這種盈利在減掉成本後,仍然極薄。在未來擴版到十六版後,還是可能會微微虧損。

當然,太孫殿下辦報要的是爭奪輿論控制權,些許虧損他不在乎。但你讓東林的這些家夥不在乎錢?

不在乎錢就不會那麽起勁的抨擊朝政了。不在乎錢就不會那麽緊張朱由棟去了黃冊庫了。

照理,這些家夥各個都是進士出身,而且很多都是累世官宦。有的人家裏甚至還兼職做海商走私。每家拿個一兩萬銀子出來,那是絕對不成問題的。

但,大家都是道德楷模,怎麽能一下子拿出這麽多錢呢?君子不言利嘛,老師你一天到晚教育我們不要談錢,怎麽你家裏那麽多錢?

不要說辦報了,就說這東林書院的修復吧,總共也就花了一千二百兩銀子。但就是這麽點銀子,也必須要數十位士紳共同集資:不是誰家拿不出這一千多兩,而是為了道德名聲,不能拿這麽多。

但是辦報紙和修復書院需要的資金完全不是一個量級,沒有五六萬打底,想都不要想。更何況,以東林君子們的高尚節操,便是未來這東林日報銷量過億了,也是絕對不能打廣告,更不能在上面刊登什麽秦淮風月的——君子不言利嘛。

所以,可以預見的是,一旦辦報,這虧錢是肯定的,而且還是持續性的虧。

“嘿!可恨那太孫,竟然把一份報紙的售價拉低到了一枚銅板。這可真是花錢賺吆喝啊。他就不知道這一分一文,都是民脂民膏麽?”

“哼,所以太孫才那麽喜歡在方山待著,連南京的旬會都不參加呢。”

“好了,諸位,我們先不說這些。”到底顧憲成還是領袖,還是有一定的胸襟的:“辦報的事情,定下來了就必須做。銀子呢,確實是差,但我們可以向各路朋友,士紳求援。在此之前,我先回去把家裏的地賣一些……呃,我個人先捐資二百兩。”

“叔時高義!如此,我捐資一百五十兩。”

“諸君高義,我自當追隨,我捐資七十兩……”

“好啊,諸位,你們看,現在不就有快五百兩了麽?讓我寫信給李三才和華亭的徐家,請他們資助一些。”

“呵呵……”眾人聽到顧憲成如此說,一下子就寬心了不少。

李三才這會兒是漕運總督,手裏捏著的是明朝南北經濟動脈大運河,其身後站著的是淮揚鹽商。作為東林的盟友,其手指縫裏漏一點出來也不得了。

至於華亭徐家,甘草國老徐階家的土地將近二十萬畝,乃是這個時代大明帝國數一數二的超級大地主。他們送來的錢,難道還會少麽?

除了兩個大金主做贊助主力外,東林書院在整個江南的士紳中也是極有影響力的。而且大家嘴上不說,但心裏清楚的是:太孫殿下已經開始放出《五蠹》這樣的文章試探(其實是朱由棟看他們東林還不入局故意刺激)了,聰明的士紳應該知道會怎麽辦。只要書院肯牽頭出來辦報,大家都還是願意拿錢的。如此七七八八的算下來,第一期款子怎麽也不會少於二十萬兩。足夠和金陵日報扳一扳手腕了。

“如此,我們辦報的事情就這樣定下了。存之(高攀龍),我們這群人裏數你正當盛年,所以就多勞煩你多擔待一些。這責任編輯之職,就拜托你了。”

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報紙的責編是多好的職務?顧憲成說要拿給高攀龍去做,其他幾位剛才還義薄雲天的君子,這會都有些訕訕然不自在。

還好,錢一本這個時候站了出來:“是呢,存之。叔時(顧憲成)今年五十有七,我更是六十有一。我們當中諸人,就你四十出頭,還望好好做。我們一定竭力支持!”

“諸位兄長放心,小弟一定竭盡全力的去做。定不讓金陵日報專美於前。”

“嗯~~~說到金陵日報。”顧憲成拉了拉他那很長,很硬,但又極為稀疏,而且長得很不規範的胡子:“那金陵日報的總編張以誠,居然在他的報紙上允許廣告,允許廣告也就罷了,居然還允許秦樓楚館的姐兒們在上面撓首弄姿,真是斯文敗類!吾準備親自往南京一行,見見南京都察院的各位大人,這種人都不群起而彈劾,那我大明數百年養士還有什麽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