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奪權第一步——金本位改革(第2/3頁)

實在不行,我們還可以放大杠杆比例,只要政府的信譽可以保障,國際貿易中不出現逆差,造成黃金外流,通貨膨脹就不會發生。

無論是金本位還復位本位,歸根結底最後都是靠信譽,政府要是沒有足夠的信譽,除非直接使用金銀當貨幣。

況且,復位本位制度並不是那麽美好。表面上來看多了白銀做儲備金,我們可以印發更多的鈔票。

可實際上,我們都清楚金銀比價隨時都在發生變化。一座新的金礦、銀礦發現,就足以改變市場上的金銀比價,從而給貨幣市場帶來強烈的波動。

在復位本位制度下,貨幣市場時常發生波動,隨時可能發生的幣值變化,嚴重影響到了國內商業貿易的發展。”

兩人幾乎把兩種本位制度的優劣都說了出來,如果有足夠的黃金儲備,自然是金本位占優勢。

反之,就只能湊合著用金銀復位本位了。信用本位考都不用考慮,這個年代根本就行不通。

國際貿易結算的時候,好好金銀結算方式不用,誰會認“信用”啊?

總不能用單純的銀本位吧?誰都知道目前世界上的白銀產量逐年增加,金銀兌換比例呈下跌趨勢。

如果采用銀本位制度,貨幣市場是穩定了,不過是穩定的處於長期貶值狀態。

現在這個速度還不怎麽快,到了19世紀末期,越來越多的銀礦被發現,到時候貨幣還不血崩?

薩克森代表弗蘭克開口問道:“諸位討論這個問題前,我們是不是要搞清楚,現在政府手中有多少金銀儲備?”

“新神聖羅馬帝國中央政府加上地方政府,黃金儲備總量是382.6噸,白銀儲備總量是8728.9噸。”財政大臣卡爾回答道

這個數字有些出乎眾人的意料,很多人都不知道新神聖羅馬帝國居然已經有這麽多黃金儲備了。

這沒有什麽好奇怪的,自從弗朗茨繼位過後,奧地利政府就下意識的開始增加黃金儲備。

具體來說就是對外結算的時候,盡可能的減少黃金支出,改由白銀支付。反正金銀復位本位制度下,各國政府對黃金白銀的態度一樣。

近東戰爭中,俄國人給奧地利又貢獻了大量的金銀,增加了奧地利政府的金銀儲備。

在新神聖羅馬帝國的金銀儲備中,奧地利政府就占據了百分之九十的份額,自然就提高了國內的黃金儲備量。

這些黃金看上去很多,實際上進行金本位改革過後,也僅僅只夠前期使用,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這個儲備金還需要繼續增加。

這個年代的黃金總量有限,各國實施金本位改革前,大部分黃金都以奢侈品的形式在民間保存。

聽到這個好消息,主張進行金本位改革奧地利代表於爾根開口說道:“我們的黃金儲備量已經不少了,如果現在進行金本位改革,還可以在民間收購黃金。

目前各國大都是實行的金銀本位制度,我們提前進行金本位改革,還可以趁機用白銀兌換一批黃金回來。

一旦各國都開始貨幣本位改革了,喪失了貨幣地位的白銀,價格勢必要發生大跌,最後估計連現在三分之一的價值都保不住。

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穩定幣值至關重要,英國人最先踏出了第一步,如果我們不跟上的話,後面就要吃虧了。”

金本位制度本來就是英國人提出來的,早在1823年英國人就開始搞金本位了,他們擁有足夠的海外殖民地,從殖民地上開采出來的黃金足以支撐他們實施金本位。

這一點歐洲大部分國家都無法做到,盡管大家知道金本位的好處,在沒有足夠的黃金儲備下,都不敢冒然跟進。

金銀復位本位制度就是黃金儲備不足情況下的代替品,如果新神聖羅馬帝國進入金本位時代,那麽同樣也繞不開這個話題。

法蘭克福代表漢斯搖了搖頭說:“貨幣改革事關重大,一步踏出去再想要收回來,付出的代價就不是一星半點兒了。

就算是現在我們在國際市場上掃貨,能夠獲得的黃金數量也有限,能夠兌換個百八十噸回來,就非常不容易了。

金本位制度建立了,前期的我們可以支撐。但是在十年後、二十年後、甚至是更久,當我們發現黃金儲備不足的時候,又該怎麽辦?”

聽了漢斯的解釋,弗朗茨總算是明白了為什麽他們會堅決反對金本位改革了,歸根結底還是黃金儲備不足。

新神聖羅馬帝國的發展速度很快,既然經濟發展了,那麽市場上需要的貨幣流通量自然也就增加了。

在這個年代增加貨幣流通量可不僅僅是印票子就行了,還必須要有足夠的儲備金,或者說是要有足夠多的金銀放在那裏,讓民眾們對政府的信譽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