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輸出英鎊

在提出金本位改革前,弗朗茨就考慮過黃金儲備的問題了,最佳的選擇自然是占據黃金產地,自己組織人手開采。

很遺憾世界上主要的黃金產地都和新神聖羅馬帝國沒有關系,這其中大部分地區都在英國人手中。

這個年代易開采的金礦,主要分布在南非、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津巴布韋、加納、巴西、哥倫比亞、菲律賓、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地區。

沒有辦法,整個歐洲大陸都缺少金礦,就算是有也大都被開發了,現在剩下的金礦都埋在地下,露天金礦已經不存在了。

弗朗茨不是百科全書,不可能清楚的記得每一個金礦的位置,自然不可能把國內存在的金礦都找出來了。

相比黃金的低產量,奧地利的白銀產量就要好的多了,在金銀復位制度下,支撐起奧地利貨幣幣值的就是白銀。

經過艱難的博弈,最後新神聖羅馬帝國勉強通過了金本位改革制度。這是弗朗茨沒有幹預的結果,奧地利政府內部同樣有人投了反對票。

不管怎麽說,金本位改革是早晚的事情,提前啟動還可以搶兌一部分黃金,要是晚了大家都開始搶黃金,那麽付出的代價就大了。

大的金礦不在控制範圍之內,但是小的金礦卻不是沒有,除了本土之外,奧地利的兩塊殖民地幾內亞和剛果也有不少金礦。

地下的金礦先不提,河床沖積產生的露天金礦,總可以開采吧?

弗朗茨的期待值不高,每年有幾噸的產量,彌補一下國內的黃金缺口就行了。

至於別的金礦產地,還是等英國人鎮壓印度起義的時候再搞小動作,現在還是安分一點兒,免得成為了靶子。

到時候奧地利的鐵路艦也出來了,占據了先手優勢,幾艘鐵甲艦往殖民地一放,擁有區域海軍優勢後,再去搶奪殖民地話語權又不一樣了。

不要看英國海軍世界第一,可是他們要守衛的殖民地也多。分散在世界各地後,除了在重要海域占優勢外,剩下的地區還要看各國的投入。

在金礦沒有發現前,這些地區的價值和發現後完全是兩個概念,根本就不值得各國拼命搶。

按照奧地利的經營模式,只要在當地經營十幾年,送上去十幾萬移民,就不怕競爭對手了。

戰爭也是需要成本的,除非是南非那種巨礦,不然千兒八百噸儲量的金礦,真的就不夠兩個大國一場局部戰爭的開銷。

那怕是南非的黃金占據世界的一半,英國人最重要的殖民地還是印度,原因非常的簡單,金礦開采也是有成本的。

即便是巔峰時期,英國人在南非獲得的利益,仍然不足印度的五分之一,兩者根本就沒有可比性。

弗朗茨自然不可能本末倒置,一心跑去搞黃金,就不惜一切代價了。說白了黃金也只是財富的一種具現,其它的工業原材料同樣也是財富。

最關鍵的核心還是發展國內的工業,歷史上德國那麽缺黃金儲備,不也發展起來了麽?

工業時代人類創造財富的速度,遠遠不是幾個金礦可以比擬的,發展自身才是最重要的。

兩次世界大戰過後,英國人手中仍然握著印度、南非、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地區,最後還不是乖乖的把世界霸權讓出來?

確定了金本位改革後,剩下的事情弗朗茨就交給內閣來辦了。

……

弗朗茨還是低估金本位改革帶來的影響,國內的熱議不說,在歐洲大陸也引起了轟動。

倫敦

新神聖羅馬帝國突然開始金本位改革,第一時間引起了英國政府的關注。從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角度上看,金本位制度將更加有利於國際貿易。

這對英國人來說,只要新神聖羅馬帝國加入了他們主導的金本位體系中,那麽他們的英鎊貨幣霸權,就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這個年代英國人擁有全世界最多的黃金儲備,倫敦又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一旦各國都采用金本位制度,那麽他們建立的英鎊——黃金的結算制度,就會成為世界主流。

缺乏黃金儲備的國家,不得不購買英鎊充當儲備金穩定幣值。國際結算中,使用英鎊結算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一旦英鎊成為了世界貨幣,那所帶來的利益,就不是一星半點兒了,這將奠定英國人的世界霸權基礎。

知道歸知道,這就是一個陽謀。那怕知道英國人的計劃,弗朗茨還是要捏著鼻子認了。

總不能為了避免英國人建立霸權,就不顧國內的經濟發展吧?金銀兌換比例時常發生變化,顯然不利於工商業發展。

唐寧街10號,受近東戰爭失敗的影響,這裏再次換了主人。在國內的權利鬥爭中,喬治內閣已經滾蛋了,現在是輝格黨的格蘭維爾勛爵內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