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奪權第一步——金本位改革

進入1855年過後,奧地利政府的經濟會議就多了起來,除了處理不良資產外,更重要的還是幣值改革。

不同於繼位之初,奧地利的金銀儲備不足,政府的經濟工作重心就是穩定幣值。

近東戰爭中,通過對俄貿易大量的金銀流入了奧地利,金銀儲備不足的窘迫局面已經得到了改善,金本位改革的必要條件已經具備。

貨幣改革涉及到的範圍太廣了,不是弗朗茨一拍腦袋就可以做出決定的,內閣政府已經進行了多次論證,依然沒有能夠達成一致。

現在大部分國家都采用的是金銀復位制度,要不就是直接用金銀充當貨幣,金本位國家還是很少的。

政府大樓內,支持金本位制度改革的,正在和主張金銀復位制度的進行辯論,這是奧地利最後一次辯論了。

那一方的觀點能夠獲得勝利,那麽未來一段時間內,奧地利就將實現什麽本位制度。

孰優孰劣,實際上並不於制度本身。最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不同的時間段采用不同的本位制度,才是最佳的選擇。

為了避免太過超前成為烈士,弗朗茨把最終的決定權交給這個時代的精英,這些專業人士的判斷,總比他這個外行要強得多。

弗朗茨囑咐道:“本次會議只是討論貨幣本位制度,禁止牽扯任何不相關的話題,禁止人身攻擊。

請大家思考清楚了再發表意見,你們的意見將決定新神聖羅馬帝國未來的命運,必須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

首相,你來主持會議。”

吵架的事情,還是讓手下的小弟們上吧!

如果是說服內閣大臣,弗朗茨還不介意偶爾親自出馬。現在這種公開場合,皇帝親自下場辯論,就太沒有氣度了。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這次貨幣改革自然不會那麽單純,不然弗朗茨也不會這麽早提出金本位改革。

貨幣改革更深層次的用意,還是統一新神聖羅馬帝國的貨幣,收攏各個邦國的鑄幣權。

奪權的時候到了,向來小心謹慎的弗朗茨,這會自然是注意吃相的,面子上的尊重先要給足了。

直接生硬的把奧地利貨幣變成帝國法定貨幣,顯然是不可取的。弗朗茨想要的是一個團結一致的帝國,可不是矛盾重重的帝國。

現在借著本位制度改革的機會,發行新貨幣代替各國原來的貨幣,就是為了照顧大家的感情。

反正不管最終的結果如何,鑄幣權都會被中央政府收走。

費利克斯首相回答道:“是,陛下!”

聽頓了一下,又說道:“新神聖羅馬帝國貨幣本位會議,最後一次擴大會議現在開始,各位代表按照順序發言。”

參加會議的人不少,有資格發言的人卻不多,除了內閣諸位大臣外,就只有各邦國代表有資格發言。

符騰堡、薩克森、法蘭克福、黑森、倫巴第、巴伐利亞各一人,奧地利代表四人。

這是按照每一千萬人口產生一名代表(不足的四舍五入),每個邦國不低於一名代表的原則,由各邦國政府任命代表。

這是弗朗茨親自設計的制度,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避免人多嘴雜,拖延了會議時間。

最後的會議結果,由各邦國代表和五名內閣大臣共同投票決定。好吧,這就是政治作秀,一共十五人可以參加投票,其中十一人由弗朗茨是親自任命的。

法蘭克福代表漢斯開口說道:“諸位,金本位制度並不是不好,問題是我們國內黃金的產量跟不上商品的增長速度。

按照目前國內工商業的增長速度,我們每年至少需要增加十幾二十噸的黃金儲備,才能夠發行足夠的貨幣,保障經濟的正常運行。

而目前新神聖羅馬帝國每年的黃金產量,僅僅只能滿足四分之一,剩下的缺口怎麽補足?

靠對外貿易,從國際市場上收購黃金麽?

近東戰爭已經結束了,這種戰爭財的機會一去不復返,在國際貿易中要獲得這麽大的順差,幾乎是不可能的。

為了保障國內經濟的發展,繼續實施目前的復位本位制度,才是最適合我們的。”

按照現在奧地利的幣值折算,這意味著年貿易順差要達到一千四百萬盾,顯然這只是理想數字。

實際上,想要兌換成黃金運回本土,用來當做發行貨幣的儲備金,這個難度會更大。

巴伐利亞代表榮格勒反對道:“漢斯先生,你太多慮了。黃金產量不足,又不是沒有辦法解決。

既然廢除了金銀混合本位,我們儲備大量的白銀就不需要了,完全可以拿著這些白銀到國際市場上購買黃金。

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是復位本位制度,用白銀兌換黃金幾乎不存在任何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