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大預備役戰略

1850年10月23日,德意志聯邦議會在法蘭克福召開。奧地利提出所有邦國共同內閣後,迅速在大會上獲得大家的支持。

小邦國們的支持,唯一的作用大概是給奧地利壯聲勢,實際上是最終決定權還是在大邦國手中。

普魯士和巴伐利亞自然堅決反對了,大家一起組閣,每個國家派出一個代表,這樣的餿主意,他們能答應才怪。

奧地利是德意志邦國中的老大,一旦這個內閣組建,首相自然是奧地利代表了,這根本就不用懷疑。

只要想想就知道,三十多人內閣遇到事情自然少不了爭吵,最後做出裁決的自然是首相了。

在這樣的體制下,巴伐利亞和普魯士的話語權自然會被壓到最低點,和別的小邦國沒有多少區別。

短時間他們還對別的邦國有影響力,時間長了小邦國就不會買賬了,反正在聯邦的體制下大家權利一樣,有本事咬我啊?

拉攏了小邦國過後,奧地利自然可以拉開統一的步伐了,比如說統一聯邦貨幣、統一聯邦軍隊、統一聯邦的財政……

不用著急,慢慢來溫水煮青蛙。百八十年過後,德意志聯邦就真的統一了。

這都是理想,現實是在普魯士、巴伐利亞反對過後,英法俄也跑出來反對。

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德意志地區不能夠統一,那怕是名義上的統一也不行。

英國人甚至提出解散德意志聯邦議會,讓巴伐利亞和德意志小邦國合並組建成一個新的國家,奧地利和普魯士自然滾蛋了。

這個提議巴伐利亞王國是支持的,法俄兩國也沒有意見。不過,遭到了普魯士和奧地利代表的激烈反對。

剛剛還是敵人的,在約翰牛一個提議之下,普奧瞬間就聯合起來。再一次佐證了國與國之間,只有永恒的利益,沒有永恒的敵人了。

看到場子被英國人掃了,目的已經達到了,奧地利代表自然不會再提出選帝,去刺激普魯士人。

英國人的目的也達到了,分裂的種子被成功埋下。奧普巴三國都出現了矛盾,列強的支持無疑是刺激到了巴伐利亞的野心,只等著生根發芽。

如果巴伐利亞王國的實力再增加個兩三倍的話,在列強的支持下未必不能真的三分德意志。

畢竟三角定律是最穩定的,只要聯弱抗強,在其他歐洲國家幹預下,無論是普魯士還是奧地利都會喪失統一德意志的機會。

可惜馬克西米一世除了擁有野心外,無論是巴伐利亞實力,還是統治者的政治手腕,差的都不是一星半點兒。

在巴伐利亞王國實力不濟的情況下,想要和普奧抗衡就必須要拉攏其他小邦國。

理論上來說,德意志地區的小邦國全部加起來,人口也有近一千七百萬,綜合實力和普魯士王國相差無幾。

這次巴伐利亞跑過去和普魯士王國聯手,提出建立“三國內閣”,無疑是損害了這些小邦國的利益。

在這種情況下,巴伐利亞在小邦國中的領袖地位受到了動搖。為了虛無縹緲的利益,喪失了自身的根基,弗朗茨不由自主的把巴伐利亞的威脅下調了兩個档次。

維也納美泉宮

陸軍部向奧地利政府提出了擴大預備役的建議,目前奧地利帝國除了擁有三十多萬現役陸軍外,還有五十多萬預備役。

理論上,戰爭爆發後奧地利政府可以在一個月內再動員五十萬大軍出來。

實際上,1848年就已經證明奧地利政府的動員機制不合格,動員二十多萬部隊就花了同樣的時間。

當然,這和當時奧地利政府的低效率也有關系,現在這個速度應該會大大提升。

動員預備役不光是把人召集起來就行了,還必須要經過一番訓練,才能夠恢復戰鬥力。武器裝備、彈藥物資儲備,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溫迪施格雷茨親王分析道:“為了保證奧地利帝國的國防安全,現在動員機制已經不能夠滿足現實需要了。

自從巴黎二月革命過後,法國人就擺脫了維也納體系的束縛,這兩年軍事實力正在快速恢復中。

一旦法國政府的內部鬥爭分出了勝負,會不會挑起新一輪的對外擴張?擴張方向又在什麽地方?

這個問題沒有人知道,我們必須要實現做好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挑戰。

隔壁的普魯士王國這些年也不在安分了,他們的軍費支出有低於過百分之四十麽?

這樣的高軍費開支,不可能沒有目的。在最近幾十年裏,普魯士王國都領土擴張了好幾倍,現在他們還想要統一德意志地區。

不管是不是妄想,我們都必須要打消他們的企圖。

還有我們的盟友俄羅斯帝國,我知道在這裏懷疑盟友是不道德的,可是俄國人的實力確實太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