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沒有永遠的敵人

大預備役戰略通過了,增加軍費也是必然的。短期內軍費增長還不明顯,隨著預備役數量的增加就不一樣了。

養預備役再怎麽便宜,軍費開銷也不會低於正規軍的百分之十五。武器裝備可以用正規軍淘汰下來的舊貨,士兵工資也可以省了,但是訓練經費無論如何也不能省。

正常情況下,奧地利的預備役部隊,每年都有不低於兩個月的訓練時間,訓練完成過後,政府多少還要發放一筆慰問補貼。

按照每年新增預備役士兵二十萬計算,這筆開銷就相當於每年擴軍三萬,預備役總量達到兩百萬後封頂,就相當於在現在的基礎上,現役部隊增長了二十五萬。(扣掉已有的五十萬預備役)

如果按照以往奧地利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估計堅持不了多久,這項計劃就夭折了。

弗朗茨不由的慶幸工業時代降臨了,不然農業國的奧地利真的就養不起這麽多兵。

“考慮到未來的海外殖民戰略要陸海軍緊密配合,我決定建立一個總參謀部,由拉德斯基元帥擔任首任總參謀長。”弗朗茨拋出了一個重磅炸彈

毫無疑問,這個總參謀部是獨立在陸海軍之外的,名義上只是協調陸海軍配合,實際上到了戰爭時期,這個參謀部就淩駕在了陸、海軍部之上了。

要是沒有權利怎麽協調?難道還要派人去和下面的部隊講道理?

尤其是這個首任參謀長拉德斯基元帥,作為奧地利軍隊中德高望重的存在,有他在還能架空總參謀部不成?

“陛下,我們的殖民海外戰略還沒有到實施的時候,現在設立總參謀部是不是太早了。”溫迪施格雷茨親王反對道

反對,必須要反對。增加了一個總參謀部,在很多地方和陸、海軍部權利重疊,必然會大大擠占他們的權利。

相比溫迪施格雷茨親王的反應激烈,沒有多少存在感的海軍大臣就無所謂了。

設立一個統籌兩軍的機構是早晚的事情,陸軍出身拉德斯基元帥出任總參謀長,固然是表明了陸軍的主導地位。

同樣陸軍出身的總參謀長,想要插手海軍也就難了。在專業不對口的情況下,大名鼎鼎的拉德斯基元帥總不會亂插手吧?

總參謀部的設立,也標志著奧地利政府正式確定了海外殖民戰略,那麽大建海軍就成為了必然。

以奧地利的國際地位,海軍怎麽也要進入世界前五位,不然出去搶地盤的時候,都沒有底氣。

和這個收益比,些許權利受損,海軍部完全可以接受。別的不說,今年的海軍軍費又可以提高個幾百萬了。

弗朗茨隨便找了一個理由解釋道:“早點兒準備更加充分,免得到時候手忙腳亂。現在歐洲大陸還維持著平衡,這個局勢什麽時候打破都是一個未知數。

盡管我們判斷俄國人可能會對奧斯曼帝國動手,可凡事都有萬一,如果俄國人跑去中亞擴張,或者是跑去遠東地區擴張。

我們原先的戰略計劃,就不具備實施的可能性了。那麽放在最後的海外殖民戰略,也可以優先到第一位。”

俄國人傻了才會放過近在咫尺的奧斯曼人不打,跑去中亞或者是遠東地區吃土。

不管溫迪施格雷茨親王能不能接受,應付一下就是弗朗茨給面子了。拿出來和大家商議,那是為了體現民主,順便查漏補缺。

要是所有人都反對,那證明這項計劃不靠譜。要麽是太超前,大家接受不了;要麽是不符合奧地利的國情,實施不下去。

碰到這種情況,弗朗茨自然會從善如流的收回。現在就溫迪施格雷茨親王反對,那麽這項決議就算是通過了。

考慮到陸軍將領可能會抵制總參謀部,弗朗茨還專門挑選了德高望重的拉德斯基元帥,就是讓他們沒有話說。

只要第一代總參謀長坐穩了,後面大家就習慣了。和平年代總參謀部的權利實際上並不大,弗朗茨可不會讓他們訓練指揮一把抓。

權利制衡是必須要有的,總參謀部戰爭時期可以指揮全國的軍隊,但是士兵招募、訓練、後勤保障體系,依然在陸海軍部手中。

歷史上德國那種總參謀部直接架空皇帝的事情,弗朗茨可是早有防備的。

除了這些制衡外,宮廷衛隊、維也納的城防軍也都是直接對皇帝負責,陸軍部、總參謀部都沒有指揮權。

……

慕尼黑

原本以為獲得了列強的支持後,巴伐利亞王國就能夠整合德意志地區的小邦國,現實給了馬克西米一世當頭一棒。

大家不願意被奧地利和普魯士吞並,同樣也不會願意被巴伐利亞吞並。平常時期大家的關系好,那是為了抱團取暖,共抗來自普奧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