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勾勒二五計劃的藍圖(二)

時間在緩緩流逝,當第一片潔白卻冰冷的雪花落下的時候,自大明建國迄今四十有一年,第一次雲集了來自全國各個地區的軍政主官。

除了遠在西北前線的楚王朱楨、副帥朱高煦,鎮守西南的主帥陳春生、副帥朱允熞之外,連閩浙水師的主將永城候薛恪都回轉了南京,包括一直在地方公幹的徐輝祖、李景隆。

各省左布政使、都指揮使悉數到齊,南京城內,一時官氣沖天。

只可惜本該歡聲笑語的日子,隨著一紙訃告而蒙上了一層沉重,漠庭三都戶之一的都護,西平侯宋晟早在幾個月前就因為北地突然轉涼的天氣,加之年邁七旬,病亡身故。

距離他卸任五年一任的漠庭都護,可以南回京城頤養天年,就差那麽幾個月了。

其二子宋瑄帶著親兵,披麻戴孝的扶靈回的南京,早早接到報喪的朱棣在向朱允炆匯報後,後者親自帶著朱棣、徐輝祖、李景隆等人出城十裏接靈。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西平侯、漠庭中都護宋晟忠勇武毅,宣威肅烈,今逢災厄,七十有四而卒,時大明之不幸,時朕之不幸。

朕失肱骨、國折棟梁,思之念之,哀之痛之。

西平侯自幼從軍,驥附太祖纛下,先有逐夷開國之勛、後立平叛克敵之功,朕自即位以來,佐賴其持節西北、後鎮草原,守土安邦,是為國之柱石。

特詔告天下,追封西平侯為肅國公、謚宣武、追授特進光祿大夫銜,於其故鄉鳳陽府定遠縣勒石刻碑,以書其勛。二子瑄嗣西平侯爵,其女蘭加誥命定遠縣主,欽此。”

宣武肅國公。

蔭子蔭女,宋晟的一生雖然走完了,但總算是落了一個圓滿的結局。

等將來修明史建文實錄的時候,總稱的上一句忠臣名將,其一支嫡脈,也能安享幾代富貴,算得上是名利雙收了。

發喪的時候,朱允炆就沒有再去了,但他還是讓雙喜做代表,送了挽幛和帛金。

等忙活完宋晟的悼禮,時間就算是踩上了年關的尾巴,一場值得大書特書,使舉國各省地方都矚目的大會正式在奉天殿召開。

與會者除朱允炆外,總參謀長朱棣、內閣全體閣臣、五軍都督府十名都督、在京三品以上京官和各省左布政使、都指揮使赴殿參會。

總結一五,表彰功績。

這就是這次大會第一天的主要議項。

內閣首輔楊士奇代表內閣,在會上進行了匯報工作,匯報了一五計劃的全部成績,通報了各省的實際完成情況,最後宣布表彰。

“為表彰山西左布政使丁景福、江西左布政使方孟昇、福建左布政使褚知節三人之功,特加尚書銜,仍任本職,另賞銀五千兩、絹百匹。”

幹得好的自然要提拔獎賞,但中央的位置一個蘿蔔一個坑,內閣跟朱允炆商量了一次,找來找去也沒有合適的位置安排,就算能擠出一個部堂尚書,也不夠三個人分啊,還是朱允炆大手一揮。

那就幹脆每人都加一個尚書頭銜,繼續當布政使去。

低職高配不就完了。

實權沒怎麽加,但這俸祿可是從正三品成為了正二品,也算是獎勵了。

因為一五計劃攤派到的各個省基本都完成了任務,所以這次就沒有了處罰,只有這麽三個省的成績最突出得到了嘉賞。

“能有今日之成績,皆諸卿之功績,朕已經在華蓋殿設了國宴為諸卿表功慶賀。”

雖說痛飲為賀,但不僅朱允炆沒有喝酒,赴宴的所有人也都是淺嘗輒止,因為誰都知道,大會的第一天只是皇帝給的甜棗,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面幾天呢。

那就是展望二五!

要讓全國各省老百姓都過上好日子,不敢說脫貧致富奔小康,但起碼的溫飽線一定要達到。

“西北朵甘都司和雲南是眼下我大明民力最困弱之地,兩省共有兩百四十七萬丁口,過七成難以做到年有余糧,更別說添置新衣、食之有味了。”

第一個提出難題的就是雲南左布政使顧憲和朵甘都司同知,原哈密國大汗脫脫,哈密國內附置哈密衛後,脫脫受朱允炆賜漢姓孟,通蒙,賜名獻忠。

朵甘都司漢蒙混居,部分早年就降明的蒙古人內遷遼東、河北,部分已經投降長達三十年的順民留居,在青海以畜牧、種植青稞為生。

雲南和朵甘地區的問題是難以自力更生,僅依靠朝廷免除賦稅也沒有什麽太大的作用,而實際上,每年雲南和朵甘地區的賦稅基本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甚至沒有南直隸腳下任一一府之多。

“問題已經提出來了,內閣拿個解決辦法出來。”

朱允炆現在也正蹙著眉頭發愁,他對這兩個省的情況了解的不多,除了知道這倆地方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