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4章 做炒肝兒(第2/2頁)

徐拙笑了笑說道:“上次去京城時候,閑著沒事學了一下,不知道好不好吃,反正應付一下是足夠了。

對了,你先跟他說完,做了炒肝兒就把我爸的聘任書給我,不然就我這影響力,把這事兒爆出來之後對他沒任何好處。

客座教授什麽的對我來說完全沒吸引力,不過我爸還沒有,所以只要他們做得不太過分,我不會翻臉的。”

醜話說前頭,省得再有什麽幺蛾子。

做炒肝兒的事兒確定下來之後,徐拙就開始準備。

炒肝兒是北京地區著名的特色傳統小吃之一,是清末由前門外鮮魚口“會仙居”的“白水雜碎”改進而成。

白水雜碎以切成段的豬腸、肝、心、肺加調料用白湯煮就。

由於不講究佐料,制作簡單,備受好評。於是店主將心、肺去掉,改名“炒肝兒”,一時間在京味小吃中別樹一幟。

這道小吃雖然名為炒,其實是煮出來的,別看名字裏帶個肝字,其實裏面大部分都是豬大腸,豬肝只占一小部分。

一份標準的炒肝兒,裏面有十段大腸,三片豬肝。

當然了,這段不是什麽大段,而是頂針段。

所謂頂針,就是過去做針線活防止針紮手的一種寬約一厘米稍多點的鋼圈,頂針段的大腸,也差不多就這麽長。

不過在炒肝兒這道美食中,豬大腸和豬肝都不是最重要的。

甚至連最後提味兒用的大蒜末也不重要。

那重要的是什麽呢?

是蒜蓉和黃醬炒出來的蒜蓉醬。

這才是炒肝兒這道美食中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