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3章 人才問題(第2/3頁)

如果我的了解沒有太大問題的話,從西方來華夏的外國人基本上就三種,第一是在本國混不下去的,來華夏至少當個外教都能拿個高薪吃香喝辣。

第二種是看上了華夏的潛力,是想來華夏創業的。

第三種是確實喜歡華夏的,被華夏深深吸引讓他們想來華夏生活甚至定居。

所以傑爾夫跟保羅是因為什麽?

他們並不是在華夏混不下去的人,從他們身上我也沒有看到對華夏的熱愛。而且他們還帶著團隊過來,團隊的人又是怎麽想的呢?

是什麽讓他們放棄了華夏人才擠破頭都想去的谷歌和IBM,來華夏一家都沒有真正意義上做過技術的瀛海威?就是為了那點暫時多了的薪水?

而且他們有能力拉著團隊過來,由此可見他們是有領導能力的,這樣的人才,我希望張總不要介意,我覺得他們來瀛海威完全是在委屈自己。

我現在找不到任何的邏輯去支撐我理解他們為什麽會選擇來瀛海威。

別人騙我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不知道別人在騙我。”

“孟總覺得他們是為了什麽?”張樹新嚴肅了許多。

“我不知道,我現在還看不清楚,但按照我自己的邏輯去理解,不管他們為了什麽,我覺得他們都不會真心的,長久的為瀛海威工作,這是我現在比較在意的點。”

張樹新沉默了下來,開車的於幹下意識的透過後視鏡看了一眼張樹新,將近數十秒後張樹新才開口,“現在最無奈的事情,或許是我們華夏的企業有時候只能去找這幫騙子。”

車裏的氣氛突然變得壓抑了許多。

“你讓我去找會PHP又有項目經驗的團隊,我在華夏兜轉了一圈,哪怕拿出了跟老外一樣的高薪,我都沒有找到。”

張樹新幾秒後補充的這句話,讓氣氛愈發壓抑了幾分。

對於行業的這個現實,孟謙心裏自然也很清楚,華夏開始計算機領域的人才培養其實並不晚,這個東西很多人都有誤解,華夏第一個計算機專業早在1956年就於哈工大設立了。

當時還是國家點名培養的,只不過那個年代培養計算機人才就有點像後世培養人工智能人才的狀態,就是因為知道這個東西重要,就是因為國家重視,資源都是向高端人才靠攏的,就像後世清華專門設立了“智班”,招攬的全國各地的學霸,目的就是為了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培養。

但後世好在還有一大堆培訓班和各種院校也在培養人工智能領域的基礎人才,可在五六十年代可沒有什麽培訓班這種東西,二三流大學也沒有計算機專業,所以那個年代的華夏計算機人才要麽白送給米國了,要麽上交國家了。

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代華夏程序員,很多人都認為是從1988到1989年開始的,畢竟當時出了程序員屆的四大天王嘛,尤其是一人敲出12萬2千行代碼的WPS創造者求伯君,1989年也被稱為華夏軟件元年。

但是華夏第一代程序員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征,基本上都是在國企上班的。

之後的另一個歷史節點就是94年華夏正式接入互聯網,然後95年第一家互聯網公司,也就是正坐在孟謙身邊的張樹新創立的瀛海威出現。

在瀛海威的影響下,96年開始華夏大批量的互聯網公司開始井噴。

所以僅看互聯網的發展,到現在不過四五年,程序員的發展也不過十來年,再看看米國,75年就有了微軟,76年就有了蘋果,77年就有了甲骨文。

所以2000年的華夏,你說缺程序員吧,也不缺,程序員還是很多的,但缺人才嘛,確實缺。

特別是在互聯網思維,前沿技術更新,項目經驗等方面,華夏技術發展真的缺人才。

坐在車裏的三人陷入了沉默,孟謙習慣性的摸著下巴,幾分鐘後突然打破了沉默,“張總,我打算在大風科創考慮人才儲備計劃,瀛海威這邊,你有沒有興趣?甚至,我們可以搞個合作計劃。”

“人才儲備?”張樹新看著孟謙示意他解釋。

“人才這個問題,涉及到教育,我們改變不了大環境,但我們可以為自己的企業發展做一點事情。

我考慮的是我們作為企業的管理者,自己要明確未來我們要做什麽,在這個基礎上,去高校挖掘人才並提前至少半年開始培養自己公司未來需要的相關人才。

等到這些學生畢業後,可以按照公司的規劃快速填補公司的人才缺口。

這樣做,學生可以提前接受實戰化訓練,公司可以保障自身的人才輸入,學校可以提升學生的就業情況,更重要的是,學校受限於教材安排,很多前沿的東西無法實時更新,我們做企業的則不一樣,我們可以在人才儲備的過程中讓他們接觸到最新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