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第2/4頁)

“嗯,是這樣。”葉安點頭:“所以,就算他們都能看書又怎樣呢?”

吳洪才愣住了,是啊,這又怎麽樣呢……

葉安卻沒給他太多思考的時間,而是帶著他往二樓走。

剛到二樓,就見留著八字胡的男子吃力的搬著書箱,神情仿佛極為痛苦。吳洪才忙上前想要搭把手,葉安卻攔住了他,冷笑道:“馮緗,你今天若是不把書規整好,那晚上就留在這裏別回去了。”

那八字胡立刻以迅雷不急掩耳之勢直起身,輕而易舉的將書籍推到一邊。

吳洪才:“……”

“葉大人,小的不過是抻著了一下,您交代下來的事,小的絕對不敢偷懶。”馮緗討好的點頭哈腰,心中暗暗叫苦,自從這小子成了自己上司,他就沒有一天好受過。轉頭注意到像根柱子似的傻呆呆立在那裏的吳洪才,見其打扮便知此人就是新來的圖書管理,忙狐假虎威道:“愣著幹嘛,這是官家欽點的葉大人,日後我們這些人可就都得聽大人的,還不快行禮。”

吳洪才看著這個跟自己兒子差不多大的小郎君傻眼了。

……

老實講,其實最早葉安也沒想過要建圖書館。他起初不過是從杭州把那位大名鼎鼎的畢昇挖了過來,讓他在國子監印書部推廣其所發明的活字印刷術。

此時國子監用的還是摹印、拓印和雕版印刷,笨重費力不說還耗料耗時。而且存放不便,有錯字又不易更正,因此需要大量勘校人員以及勞工。

畢昇發明的膠泥活字就明顯先進多了,最開始周圍人還都不信,覺得制做活字的工程太大,有些吃力不討好。只是迫於葉安淫威,方才同意一試。

而葉安微微一笑,絲毫不在意別人的質疑,老祖宗的東西可是能經受的住歷史的考驗,讓畢昇盡管放手做。

畢昇應命,但心中也有些納悶,怎麽自己去年才發明出膠泥印刷,只與幾個人說過,這遠在汴梁的小郎君是怎麽知道的。但有伯樂賞識總是好的,於是在眾人面前表演了一番。

事實證明,活字印刷跟雕版簡直不是一個層面的東西,使用之後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葉安狂喜,果然,跟自己預料的一樣。於是畢昇全權負責國子監印刷一事。

原本以為到這裏就結束了,誰知次日去巡查,便發現不少印書部的人愁眉不展。細細詢問才知,原來是因為此時效率大大增加,連準確率都高的不得了。從前那些匠人、勘校已經沒有活兒幹,再這樣下去怕是過不了多久就要收拾東西回老家。

“這……”葉安皺眉,的確,民間小作坊人少還好,像國子監這麽大的攤子,上下養了幾十張嘴。自己這一下子砸了大半人的飯碗,難怪對方憤懣。

可是該怎麽辦呢……想要一下子提供出這麽多就業崗位也很不容易,而且最好跟書籍有關,這樣才不容易落人口實。想了半天,總算讓他想到了圖書館這件事。從清潔、到安保、再到記錄員,處處都是人事缺口。

建一座圖書館不是那麽容易的,尤其是這種還屬於偏公益性質,在其他朝代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是嘛,葉安運氣好,這偏偏是在大宋。

大宋朝可能是中國封建歷史上社會福利最完善的朝代了。讀書,有朝廷給予的助學補貼;老了,有各地設立的孤老院;窮人生病無錢治療,有安濟坊;棄嬰無人照料,有慈幼局。

宋代還出現了福利國家的“福利病”,此時民諺有常常流傳國家“不養健兒,卻養乞兒;不養活人,只管死屍”。一些官辦福利機構揮霍也很厲害,葉安曾親眼目睹過許多居養院有酒有肉不說,過節還發補貼,以至於很多無賴青壯年混進居養院騙吃騙喝。

如圖書館這樣惠及文人的事兒,再加上葉安詳細的計劃,自然是受到朝臣一致同意。甚至在官家的帶領下,許多勛貴或殷勤或敷衍的捐出了些家中收藏的孤本。

於是僅僅幾個月,圖書館便落成了。

身為國子監祭酒,其名下的圖書館自然也歸王安石一並管理,在參觀完館後他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學生這件事辦的實在漂亮。於是把人叫到書房來贊賞了一番。

葉安:“……”王大大你誇人的時候能不能別也黑著一張臉,嚇得他還以為自己又闖什麽禍了。旋即又有些不好意思,別別扭扭的將自己辦圖書館的初衷道出。

“所以……你只是為了幾十個人沒有活幹?”王安石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可他對面的少年卻點了點頭,極其認真道:“祭酒,我曾經聽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時代的一粒沙,落在每個人身上,就是一座山’。活字印刷是新物,理應取代舊物,可在這過程中,學生認為也要顧及其他,否則原本是好事,最終卻演變成了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