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大鬧太原城(下)(第4/6頁)

那個年頭的人大都迷信,對於趨吉避兇之事,往往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正想分頭回去準備,忽聽人群外有一位粗聲大嗓的,高頌一聲佛號:“阿彌陀佛,本座在此,豈容你這老道妖言惑眾!”

眾人循聲觀瞧,從外邊擠進來一個大和尚,又高又胖、膀闊腰圓,頭戴僧帽是皂青,灰布僧衣有護領;高腰僧襪白似雪,開口僧鞋足下登;雲魔禪杖手中拿,紫檀佛珠掛前胸;張口叨念阿彌陀佛,好似駕雲能騰空。都不用問,一瞧這打扮就是法師。太原一城軍民,十有八九見過這個大和尚,也不知道在哪座寶刹修行,就見他成天到處轉悠。此人法號上圓下濟,寶相莊嚴。圓濟大師分開眾人,伸手點指崔老道:“妖道,太原城藏龍臥虎,有的是高人,你沒能耐就說沒能耐,誰也不會小瞧於你。餓了給你口飯吃,渴了給你口水喝,那也是積了功德。而今你在此妖言惑眾、騙吃騙喝,這卻是你不對。”沒等崔老道接話,圓濟大師又轉過身對眾人說道:“各位各位,甭聽老道胡說,家裏有針您留著縫衣服、納鞋底子,不用往房前屋後插,那叫糟踐東西。井中的妖怪沒什麽大不了的,本座這就下去收拾了它。”這位大師真不是只說不練的嘴把式,說完讓人在井口架起轆轤,綁上一個大筐,放他下去捉妖。

崔老道有心上前阻攔,卻被圓濟大師幾句話頂了回來,落得個上不來下不去,只得抱著肩膀在一旁觀看,瞧瞧這位大師有什麽降妖捉怪的本事。這大和尚太胖了,二三十人才拽得住繩子,剛下去之時並無異狀,旋即聽得井中傳出“咕嚕咕嚕”的水聲,緊接著黑煙升起,眾人趕緊閃到一邊,又等了大半天,下邊再無響動。崔老道嘆了口氣,圓濟大師這是真“圓寂”了,估計此人不是什麽正經和尚,多半也是行走江湖混飯吃的,不知道哪兒來的膽子,竟敢以身犯險下井捉妖。興許他以為這妖怪也跟他一樣是個混吃混喝的。不過還真讓大和尚說對了,太原城裏像他這樣的“高人”還真不少,半天不到,什麽和尚、老道、降龍的英雄、伏虎的好漢,接二連三來了四五位,皆稱身懷異術,願為百姓除害,不顧崔老道的攔阻,一個接一個下了井,卻都有去無回,下去一個沒一個,下一兩個沒一雙,至此再也沒人敢下去捉妖了。有人出主意,造一座塔把井口鎮住。崔老道說井底下是活水,鎮住井口也沒用,他讓城中百姓快去準備,各家各戶房前屋後插上針,又叫上小夥計,匆匆趕奔督軍府。崔老道已經想好了,為了萬無一失,還得再借一人一寶,那才布得下“天羅地網”!

4

崔老道為了降妖捉怪,準備了三件法寶一個人:小點當鋪的鐵盒神針、火煉人皮紙的大葫蘆、烏金山寶燈,此乃三寶,抽中斬將封神一簽的小夥計,這是一個人。但是這個妖怪太厲害了,仍怕對付不了,還得去一趟督軍府,再借一人一寶。

崔老道帶上小夥計,來到督軍府門口,聲稱來給督軍獻燈。守門的軍官知道此燈乃無價之寶,元宵燈節晚上大放異彩,全城的人都看見了,深得督軍和老夫人喜愛,這二人前來獻寶,必定是高官得做、駿馬得騎,少不了封賞,說不定從此就是長官了,那可不敢怠慢,恭恭敬敬地把二人請到府中,跑步進去通報督軍大人。崔老道拜見督軍說明來意,寶燈是小夥計獻給老夫人的,怎奈太原城中出了一個妖怪,百姓不得安寧,雖有道法可以捉妖,卻要借督軍府中的一個人、一件東西,順便連吹帶捧拍了督軍一通馬屁。

督軍行伍出身,性子爆、脾氣直,人家將奇珍異寶送上門來,豈能虧了他們?況且正月十五關帝廟前出了妖怪,鬧得太原城中人心惶惶,他正為此事發愁,得知有人出頭定亂,那是再好不過,就問崔老道要什麽。

崔老道說:“貧道鬥膽,要借您府中的金槍。”

督軍聞聽此言眉頭一皺,真舍不得。這支金槍大有來頭,乃西洋使臣進貢給前朝皇帝之物,是支三眼槍,三個槍管並駕齊驅,能連射三發。在當時來說,這可了不得,不僅威力夠大,槍身也講究,系赤金打造,上刻八寶花紋。當年萬歲爺都舍不得用,常年擺在禦駕前,是太和殿上的鎮殿之寶。後來清朝滅亡,各路軍閥混戰,金槍輾轉落在了這位督軍手上。

崔老道擅長察言觀色,看出督軍猶豫不決,一定是舍不得借,趕緊說:“督軍大人且放寬心,即使您府上是東海龍宮,老道我也不是借寶不還的孫大聖,而且只借一天,用完了馬上還給您,絕不敢生二心。”

督軍沒說借也沒說不借,又問崔老道:“聽你適才所言,除了金槍還要借一個人,此人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