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夜闖董妃墳(中)(第6/7頁)

石匠李長林是個大老粗,不懂這些規矩,問燕尾子:“三哥你看怎麽分好?”

燕尾子雖然識貨,可也不好意思先人一步,他看了看李長林,又看了看崔老道說:“咱還是聽大哥的吧,崔道爺說怎麽分就怎麽分。”

崔老道當仁不讓,眼下不是推讓的時候,沒必要瞎客氣耽誤工夫,多少合夥幹事兒的,都因為分贓不均翻臉成仇,甭管是師徒、兄弟,哪怕是父子,一個人心裏一杆秤,偏了誰都不合適,必須有一個萬全之策。其實他心中早已有了計較,便對燕尾子和李長林說:“承蒙兄弟們信得過,可這些珍寶實在不好均分,總不能論分量稱三份。依我看不如這樣,咱們一圈分三件,轉圈拿,輪到誰,誰就自己挑選一件,一圈一圈輪下來,選好了什麽就是什麽,不許再換,這不就分勻了嗎?”

大盜燕尾子和石匠李長林一聽還真是個好法子,齊聲稱好:“還是大哥有見識,這麽分心明眼亮,誰也不虧誰!”

三個人商量好了,各自找了條口袋站在桌前。崔老道說:“咱們仨是一個頭磕在地上的結拜兄弟,如今分這些東西,也得有個順序,依我看不如讓四弟李長林先選,燕尾子其次,我這當大哥的最後拿。”

那兩個人不好意思排在崔老道前頭,推辭了幾句,見崔老道執意如此,也只得照辦。石匠李長林站在桌子前邊看得眼花繚亂,他一個開山鑿石的窮漢,不知道那是些什麽珍寶,更不知道什麽東西值錢,伸手過去拿了一錠金元寶。那是董妃娘娘在棺材裏用手握著的元寶,沒有多大,卻是真金白銀。李長林雖然不會識寶,可也知道無論什麽時候,只有這金子不掉行市,拿出去就能直接花。他把元寶裝進袋子,又瞪起兩個眼睛在桌子上踅摸,尋思下一件該選什麽。

燕尾子早盯上了一枚翠玉扳指,這一看就是宮裏的東西,尋常可見不著。老百姓常說“翡翠”,但翡是翡、翠是翠,翡是紅的、翠是綠的,兩個顏色都帶才稱得起是翡翠。這枚扳指不掛紅,所以只能說是翠玉。翠玉主要看成色,帶一點綠頭兒的就價值不菲,何況這枚扳指通體皆綠。如若僅僅是綠,那還不出奇,怎麽才是值錢的綠呢?那得是翠綠,講究綠中帶透、透中有綠,如果拿個銅盆裝滿水,將這枚扳指扔進去,滿屋子綠光,這可是世間難得的珍寶,除非皇宮大內才有,民間見不到這麽好的東西。而且個頭小容易帶,拿到古董店裏找個買主,至少能值兩千塊銀圓,可比石匠李長林的那個小金元寶值錢多了。

往後輪到崔老道,他早看好了,未曾猶豫,一伸手直接拿了董妃娘娘口裏含著的珠子。這顆珠子不是宮裏的東西,而是董地主家傳的玩意兒。雖不是價值連城的夜明珠,但也絕對稱得上是顆寶珠,好似水晶相仿,用蠟燭一照透出七色霞光,不在燕尾子的那枚扳指之下。前文書咱們說過,帝王之家的口含乃是無價之寶,董妃娘娘貴為皇上的身邊人,董家也得用最好的珠子做口含,才配得上貴妃的身份。

大盜燕尾子這才看出來,合著三個人裏頭只有石匠李長林不識貨,敢情崔老道也是懂眼的行家。若是崔老道沒選這件珍寶,下一輪自己必定去拿貴妃口含的珠子,沒想到讓崔老道搶了先。不過桌上的珍寶還有許多,有的是能拿的。三個人你一件我一件,轉圈往自己的袋子裏裝東西,拿了個不亦樂乎。

三人分完了珍寶,將拿到手的東西各自收起來。崔老道告訴燕尾子和李長林哥兒倆,這些個東西固然是好,卻都是地底下出來的燙手貨,湊在一起樹大招風。如果說城裏一下子出來這麽多好東西,只怕會驚動官府。這個案子不小,還牽扯二臭蟲一條人命,你說是他自己嚇死的,有什麽憑據?到時候判你個分贓不均圖財害命,加上偷墳掘墓二罪歸一,咱們仨的腦袋可都不夠砍的。縱然官府沒來得及追究,這些珍寶露了白,可免不了讓賊人惦記上,那就變成催命符了。天亮之後咱們趁早各奔東西,遠遠地找個地方銷了贓,自己過自己的好日子去,等躲過這陣風頭,久後再圖相會。

那哥兒倆點頭稱是,燕尾子跟二人說道:“大哥、四弟,咱哥兒仨經了此事,也算得上出生入死,稱得起過命的交情。但有一節,天一亮咱們各奔東西,誰也別告訴誰自己的去處。倒不是信不過,這叫小心駛得萬年船。萬一有人落在官府手上,誰也不是銅鑄鐵打的,難保吃打不過招出口供。如此一來,另外兩個人也跑不了。”崔老道和李長林二人也說沒錯,還是燕尾子想得周全。

正在說話的當口,驀然間“咣”的一聲,一陣陰風又把屋門吹開了。屋門晃來晃去,嘎吱作響,這陣陰風吹到身上,三人都覺得寒毛豎起,鉆心透背的這麽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