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都督府(第3/5頁)

“不管是誰的主意,你這次被抓可正趕在節骨眼上。昨天皇上親自到天壇準備今日祭天,誰知在齋宮裏又咯血不止,情況不妙!不得已皇上只好還宮休憩,還是讓石亨代行祭禮。一早行禮畢,那石亨已經回府。那仝瞎子比這更早,天剛亮就到石亨的都督府裏去了。咱們現在就到那都督府裏瞅瞅,只怕是——那瞎子有什麽屁早就都放完了,咱們也就是聞個臭味兒!如果石亨真被他說動,就沒戲唱了。”

楊繼宗知道大事有些不妙,又問:“徐有貞等人可有什麽別的動靜?”

徐永寧臉色陰沉道:“已有密報,昨晚曹吉祥與張軏那老賊悄悄去了南宮,怕是已經把行事方略都向太上皇說了。”

石亨的府邸比起楊繼宗曾經到過的於謙府、許彬府,乃至李安府都要氣派得多,一座廣梁大門寬敞高大,距離對面的八字影壁足有二十幾丈,在門前形成一個闊大的空場。

聽說是定國公來了,石亨親自出門迎接,就見他生得十分高大,如半截鐵塔一般,古銅色的四方大臉,一部灰白相間的長髯已經長過了腰間的玉帶,卻是目光炯炯,神氣十足。

見了徐永寧,石亨熱情上前,拉著他的手朗聲笑道:“小公爺怎麽有空來到寒舍?也不早打招呼,害老夫不能遠迎。”

徐永寧也是滿面春風,“前幾天雖然也來府上拜望過,一算也有好幾天了。這些日子小爵偶染小恙,好些日子沒有上朝,實在惦記著宮中、朝中大事。可要說起宮中、朝中的事,又有哪一位能比得上老將軍親近密勿,深得皇上寵信。因此冒昧前來,實在是想打聽打聽近日的大局消息。”

一面說著,他已與石亨攜手進了院子,來到前廳,才又介紹楊繼宗道:“這位兄台是山西舉子楊承芳,才識過人,前途無量,是我近日新交的朋友。”楊繼宗趕忙重新施禮。石亨略作客套,並未在意。

坐定了,奉上茶來,徐永寧才又故意壓低了聲音開口道:“小爵聽說,皇上昨日在天壇又咯了許多血,未能成禮就回宮了,老將軍一直在皇上身邊侍奉,不知龍體到底要緊不要緊呀?”

聽說問皇上的病情,石亨臉色陰沉下來,也壓低了聲音道:“從年前皇上生病到昨日,我也曾多次蒙詔拜見萬歲,不瞞小公爺,狀況實在不可樂觀。可以說,皇上的禦體是一日不如一日了。”

“既已如此,你們諸位親近大臣一定早有以防萬一的準備了。”

石亨嘆氣道:“要說準備,一等一的大事無非是要早立太子。可立哪位王爺來當太子,如何立法,部閣大臣們紛說不一,尤其是皇上至今決不吐口。因此直到今日,京中還是一片紛亂。我也為此事多次向皇上陳說,皇上只說自己心中有數,不願就立太子,奈何?”

“那要是真出了不可言之事,豈不要糟糕?我雖沒念過什麽書,近日卻聽一個書生說過,老輩子就有話,說是‘君終,無嫡子,其國可破也’[9]。咱們這個國要是破了,大家夥豈不都得完蛋!”

石亨略作沉吟,才道:“我大明近百年的根基,要破也沒那麽容易。當今雖無太子,好在上天佑護,咱們不是還有一個皇上在那邊嗎?”說話間隨手向西邊一指,卻正是太上皇居住的崇質宮方向。

徐永寧故作震驚道:“老將軍難道是說,萬一皇上龍馭上賓,就要請出太上皇來復辟!”

“太上皇正統朝在位十四年,文治武功自不必說,重登大寶本來沒什麽不可。至於何時復辟最妥,還需計議。”

“小爵以為,此事若是由皇上傳詔,歸位太上,並無不可。若是以陰謀險策而為,恐非社稷之福!”

“皇上若是聽勸,自然皆大歡喜。可是小公爺想想,皇上連復立沂王為太子都決不同意,能夠歸還大政給太上皇嗎?”

“老將軍可曾想到,如若真用陰謀策動復辟,順利了朝廷也難免要經歷一番大換血;要是中間再起點褶子,可是要殺人遍地,血流成河呀!”

石亨卻哈哈大笑,一手捋著長髯站起身來,“石某身經百戰,殺人遍地、血流成河也見得多了,為了國家大業,哪顧得了那麽許多?何況,歸政太上也是天命所歸,既然是天命,我等哪能不遵?”

“這天命所歸是怎麽講?”

“這個裏面的字眼繁雜,我也說不清楚,不如請一位高人來解說解說。”遂叫道:“請仝先生來說話。”

仝寅立時就到了,聽說在座的還有楊繼宗,面色略有些尷尬,卻馬上沉住氣道:“不知東翁有什麽吩咐?”

石亨道:“這位小公爺想聽聽天命所指,你請坐下,就把剛才對我解說的那番話再對小公爺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