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太平間異聞錄(第3/5頁)

4號樓前的這片湖,被稱為“青泊湖”,雖然有個湖名,但面積只比普通的池塘略大,不過是個天然的水泡子,據說底下通著河,湖很深,裏面魚蝦也多,老劉頭聽著湖水有響聲,以為是有人偷著溜進來遊泳,這個湖屬於醫院裏的景觀湖,水下情況復雜,也曾淹死過人,向來禁止遊泳釣魚,可夏天天氣炎熱,仍不時有人偷偷摸摸來遊泳,老劉頭忙舉著手電筒照向湖面,他這手電筒是值夜專用的,是放八節電池,特別長,需要用繩子掛到脖子上那種大電筒,一照能照出去二三十米,照到湖面上就見浮著一個白乎乎的東西。

老劉頭眼神還不錯,看出來那是條翻了白肚的死魚,可隨著手電筒光束的移動,發現湖裏漂浮的死魚不計其數,響聲都是那些魚將死未死時吐泡的聲音,按民間的說法這叫“魚翻坑”,通常認為是有外來的野生大魚,遊到了此處,把湖裏原本的魚都咬死了,絕不是什麽好征兆,老劉頭正感吃驚,眼前又出現了更為駭人的一幕。

後樓荒僻,附近經常有老鼠出沒,醫院裏每個季度都下鼠藥,但收效不大,老劉頭也屢受騷擾,夜深人靜之際聽到推門的響動,起身查看,一般都是老鼠引發的動靜,總是不得安寧,所以他見了老鼠就打。當晚他站在湖邊正看那些死魚,忽覺有個東西,“嗖”的一下從腳邊躥過,定睛一看是只油蹄兒大耗子,這耗子大得跟小貓似的,老劉頭被它嚇了一跳,剛要擡腳去踢,卻見無數大大小小的老鼠,成群結隊的從黑暗中躥出,活像大難來臨,頭也不回地奔著湖裏跑,那些巨鼠如同下餃子一樣,稀哩嘩啦跳到湖裏全都淹死了。

老劉頭年輕時當過幾年兵,又長期在太平間守夜,膽子自然是挺大的,這次卻真是心裏發慌了,按說值夜班的不讓喝酒睡覺,可天一黑後樓就再沒有人過來,所以老劉頭總在小屋裏存瓶酒,夜裏喝兩口解悶,他當場跑回屋裏一口氣喝了半瓶二鍋頭,一點感覺沒有,沒過多久地動山搖,發生了那場被載入災難史的大地震。

這次地震唐山是震中,唐山震後完全變成了廢墟,那還是在“文革”末期,外國媒體不讓進來采訪,咱們國家自己報的震級是九級,日本則說是十級,因為日軍侵華時,曾在唐山建了一座很大很高的煙囪,那煙囪能對抗九級地震,連這煙囪都倒塌了,地震的猛烈程度可想而知,同一地震帶上的天津受災不小,震級也達到了六七級,由於同和醫院建築堅固,幾乎沒有受損,作為主要救治站,醫護人員加班加點搶救傷者,太平間的冷凍屍櫃早都裝滿了,其余的屍體來不及處置,只好在太平間裏多放桌子,把屍體擺在桌子和手推車上,再蒙上一塊白布,此時正是天氣最熱的夏天,屍體放不到一天就有臭味了,離著4號樓很遠都能聞到,人們從那路過只好帶著大口罩。

靈車每天不間斷地往來於醫院和火葬場,過了半個月的時間,太平間裏的死屍終於少了,不過還有兩具屍體,停在4號樓十幾天,仍然沒被拉去火化,那天深夜在太平間把老劉頭嚇著的,正是這兩具屍體。

【下】

地震之後,同和醫院太平間裏有兩具屍體,一直沒被送到火葬場燒掉,停放的時間久了,最初又沒及時凍起來,屍身都生出了一片一片的黑斑,至於沒火化的原因,老劉頭一個看更守夜的,自然不了解具體情況,但根據以往的慣例來看,多半是沒主家認領,或是槍斃的死刑犯,留著給醫學院的實習生做培訓用,也可能是要摘取器官制作醫學標本,這些事不便多問,他哪想得到有天夜裏就詐屍了。

當年那場大地震,房屋倒塌比較嚴重,許多人無家可歸,蓋了好多臨建房,可很少有人發愁,家家戶戶包餃子吃撈面,因為那時候都是大鍋飯,國營單位工資照發,房子塌了國家給蓋新的,思想上完全沒負擔,並不是今天不上班不做買賣,明天就得挨餓,所以得空就包餃子,那個年代餃子就是普通家庭最好的夥食了,尤其天津人特別愛吃餃子,逢年過節必包餃子,比如大年三十吃餃子,大年初一早上頭一頓飯,照樣還是餃子,但要吃素餡的,圖這一年素素凈凈平平安安的彩頭,初五又要包餃子捏小人,除卻年節,平時歇班也好這口,這算是跟餃子較上勁了,震後各個工廠單位全都停產了,大夥閑著沒事當然包餃子吃撈面。

那是震後半個多月的一天,老劉頭家裏也包餃子,韭菜羊肉餡的,老伴給他裝了滿滿一飯盒,懷裏揣上兩頭蒜一瓶酒,傍晚來到後樓值班,等醫院後樓的人下班走幹凈了,天也黑了,瞧天色又要下雨,滿天陰雲,不見星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