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夜盜董妃墳(第3/12頁)

有人給董地主指點,說是董家祖墳風水旺財不旺官,要想得勢,還得在找塊好墳地,董地主就想起崔老道來了,這崔老道懂眼,別看算卦那套玩意兒不靈,看風水找穴找他準沒錯,當即把崔老道請到家中,許下重諾,只要崔老道能給找一塊好墳地,把董妃埋進去,讓董家有錢有勢,今後有董家一天,就拿崔老道當祖宗孝敬。

崔老道那時候年輕識淺,人稱崔老道,只是個綽號,因為擺攤兒算卦要穿道袍,當時腦子裏一糊塗,信以為真了,覺得自己擺攤兒算卦太清苦,這些天生意一直不太好,再不開張就該挨餓了,倘若今後有個董地主這樣的大戶人家做靠山,下半輩子算是有了指望,猶豫了一陣,點頭應允。

董地主大喜,忙取出銀票,請崔老道去找塊好墳地。

崔老道忙擺手說:“現上轎現紮耳朵眼兒可來不及,等找著墳地,董妃的屍首也該臭了,那還怎麽入土為安?貧道早看好了一塊寶地,跟誰都沒提過,你依貧道指點,直接把董妃安葬在那,保你今後大富大貴權勢熏天。”

董地主將信將疑:“既然崔老道早已覓得一塊風水寶地,為什麽不自己用,會這麽好心告訴我嗎?”

崔老道看出董地主的疑慮,坦言道:“實不相瞞,一分寶地一分福,吉地留與吉人來,貧道命淺福薄,只恐受不了那麽大的福分啊。”

董地主放下心來,請教崔老道這塊風水寶地的詳情,在什麽地界什麽山,到底怎麽個好法。

崔老道看看左右無人,招呼董員外附耳過來,距縣城十裏,有座壺山,那山勢形同一個酒壺,山中一道清泉飛流直下,就像那壺裏傾出的瓊漿玉液,這地方可不得了,貴不可言,董妃這座墳應當選在壺山下面,墳前立塊碑,墳怎麽樣不要緊,墳前的碑配上此山,那就成了形勢了,喚作“單杯飲酒水長流”,從今往後,您就丈母娘看姥姥——等著瞧好吧。

董地主喜出望外,不過董妃剛死,屍骨未寒,要盡快入土為安,答謝崔老道這事兒得先往後推一推。崔老道說:“此乃人之常情,理應如此。”還幫著指點董家怎麽選墳,墳坑挖多深,墳頭起多高,那石碑的朝向方位,事無巨細,全給說到了。

董家這場白事辦得很大,開水陸全堂的道場,老道和尚請來一堆,念經超度亡魂,送葬那天,前頭是吹鼓手開道,後面舉著三丈六的引魂幡,跟隨著幾十對紙人紙馬紙牛紙轎,紙人過去四對香幡八對寶傘,再往後有七個大座帶家廟的席棚,用馬車拉著,僧道尼姑請了一百六十名,道隊擡著口大棺材,這棺材那叫一個貴氣,三道大漆掛金邊兒,頭頂福字腳踩蓮花,有一十八位精壯杠夫擡著,杠夫們一個個頭戴紅纓帽,身穿綠馬甲,全家送殯的足有好幾百位,浩浩蕩蕩跟在最後,瞅著不像是給董妃出殯,倒像擺闊的招搖過市。

董家有錢,也不在乎這個,到壺山底下,把那口大棺材埋了,回來之後果然官運亨通,本來就財大氣粗,如今家裏又有人做了朝廷命官,結交了很多權貴,成了地方上名副其實的土皇上,董地主這口氣算是出了,卻把答應崔老道的事忘在了腦後。實際上不是真忘了,他雖然有錢,卻是個老財迷,覺得董家時來運轉,多是命中注定,那墳地只不過埋了董家一個女兒,怎麽可能左右興衰禍福,崔老道吃江湖飯,耍兩下嘴皮子就想吃我董家一輩子,門兒也沒有啊。

崔老道不肯甘休,找上門來,董地主早吩咐好了手下人,等崔老道一來,亂棍打出去,崔老道當場讓人打斷了一條腿,他知道這是報應,誰讓自己把那塊風水寶地告訴了董地主,董家有錢有勢,他也不敢再聲張了,忍了口氣,躲回了鄉下老家。

崔老道這個老江湖,也不是省油的燈,他深知董家有今天,全借著壺山那塊寶地,養好了斷腿之後,有心要請幾個朋友盜了董妃墳,可董地主已經把壺山那塊地買下來了,專門有守墳的人住在山下,想盜也盜不了。

崔老道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到處散播風聲,說壺山附近是塊寶地,當成墳地必主富貴,董地主只買了山下一塊地,周圍全是荒山野嶺,擋不住別家來山裏埋死人,很快壺山四周的墳頭就連成片了,墳前的石碑也是高低起伏,從風水形勢上說,如此一來又成形勢了,喚做“群碑飲進壺中酒”,沒出幾年壺山上的清泉徹底幹涸,這也許是墳地太多造成水土流失,總之再也沒有水了。

董家的家境從此一落千丈,想求崔老道想辦法,崔老道躲在鄉下不出來,不久之後,董地主一命嗚呼,剩下的人分了家產,投親靠友各尋生路去了。

崔老道的日子也不好過,這時已經是民國初年了,趕上外面打仗,兵荒馬亂,卦攤兒沒法擺了,眼看家中米缸都見底了,正坐屋裏發愁呢,忽然有人找上門來,要跟崔老道合夥夜盜董妃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