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夜盜董妃墳(第4/12頁)

要說來的這位可不是一般人,清朝末年,天津衛有名的大盜,江湖綽號“燕尾子”。清末民初,出過好幾個飛賊。大清同治年間,北京城擒獲飛腳大盜燕子李,押到菜市口砍了腦袋。民國時北平有個燕子李三,後來被偵緝隊抓獲挑了腳筋,還沒等到處決,先在監獄裏憋死了。解放後公安人員在山東濟南逮到過一個賊,也叫燕子李三,跟前邊那位同名同姓又是同行,但不是同一個人,這個李三在公審大會之後讓人民政府槍斃了。有人認為這幾個姓李的飛賊,都是同家同門,其實只是趕巧了。

天津衛的飛賊“燕尾子”,也是真有其人,在民間傳說這個人的本事大到什麽程度呢,他能縱身躍到半空之中,伸手抓住掠過的燕子,可能是誤打誤撞,偶然抓到一次從身邊飛過的燕子,才得了這麽個綽號。自幼練的功夫,號稱是“貓躥狗閃、兔滾鷹翻、蛤蟆蹦駱駝縱”,實際上屬於天賦異稟,全憑腿腳利落跑得快能翻墻,也做過許多案子,曾一夜之間連偷十四家商鋪,只因官面兒上拿得太緊,他在城裏躲藏不下去了,被迫來找崔老道。

燕尾子當年是崔老道的盟兄弟,幾個人結義,他排到最後是老疙瘩,早聽說董妃陪葬品中有很多珍寶,董家不僅有錢,董妃身上更有不少宮裏的好東西,他想趁著天下大亂,把董妃墳扒開,得了這筆錢遠走高飛,從此隱姓埋名。不過燕尾子是鉆天兒的賊,沒有入地的本事,只會偷活人,不會偷死人,況且壺山周圍墳頭太多了,董妃墳前的那座石碑,也早就不見了,現在除了崔老道,外人誰都找不著,他勸崔老道陰間取寶,陽間取義,把這個活兒做了,下半輩子就不用再發愁了。

這番話正搔著崔老道的癢處,他怕讓家裏人聽著,當時沒有多說,把燕尾子帶到村裏一個小酒館中,要了幾個菜,倆人推杯換盞,密謀盜墓取寶的勾當。

按照燕尾子的意思,這活兒就他跟崔老道倆人幹,找個月黑風高的晚上動手,挖開墳土撬開棺材,然後原樣填回去,不等天亮就完活兒了,得了東西對半平分,神不知鬼不覺。

崔老道說兄弟你是鉆天兒的本事,下地的活兒你卻是外行了,事情可沒這麽簡單,壺山那地方不算太偏僻,周圍還有村舍人家,天黑下手天亮走人是沒錯,可只有你我兩個人不行,我當年是親眼看著董妃那口大棺材埋到墳裏,埋得多深都是我給提前算好的,墳土可不淺啊,單是那口棺材也不好撬,咱倆人幹這活兒夠嗆,還得再找兩個幫手。

燕尾子說:“兄長所言極是,可眼下還能找誰幫忙呢?”

崔老道說這件事為兄早想好了,好幾年前就有這個打算,奈何那時候董家還有守墳的人,眼下大清國都沒了,軍閥你打我我打你,誰還管得了死人的事,這倆人一個是石匠李長林,一個是專門吃倒鬥扒墳這碗飯的二臭蟲,只要有這倆人相助,想盜“董妃墳”真是易如反掌。

【三、金雞董家】

崔老道提起的這兩個人,頭一個石匠李長林,那是這附近村子裏的一條好漢,氣壯膽大,家中貧寒,除了一身用不完的力氣,再沒別的本事,以開山鑿石為生,挖墳土砸棺材離不開這樣的人。

第二個是倒鬥老手二臭蟲,此人長得活脫跟地洞裏的老鼠一樣,小眯縫眼又賊又亮,剛生下來就讓家裏人當成怪胎給扔了,也不知道怎麽活下來的,跟著個掏墳的師傅打下手,連個名姓都沒有,後來師傅死了,他窮得沒衣服穿,逼於無奈也去挖墳包子,剝死人身上的衣服,後來嘗著甜頭了,白天睡覺晚上出門,專到亂墳崗子上翻東西,鄉下那墳地裏沒什麽值錢的物件兒,偶爾尋得個銀首飾瓷碗之類的,勉強混口飯吃,可二臭蟲掏土挖洞的手藝很高,因為天天晚上幹這個。

燕尾子拍案稱好:“想不到兄長早打好主意了,事不宜遲,咱趕緊找這倆人去吧。”

二人起身離了飯館,到附近的村子裏,找到石匠李長林和二臭蟲,那倆人也認識崔老道,只不過沒有深交,一看崔老道突然登門,趕緊尊稱:“道長,有何見教?”

崔老道說:“沒別的事兒,久聞你們二位,苦於無緣往來,今天老道和這位兄弟做東,想請你們哥兒倆喝杯酒,能給老道這個面子嗎?”

李長林和二臭蟲受寵若驚,長這麽大從沒人請咱喝過酒,何況是道長這等人物,當時就把手頭的事兒都放下了,一行四人打了些酒,買了幾包鹵肉鹵菜,來到二臭蟲家。這二臭蟲又醜又窮,也沒有媳婦,光棍一條,家住在村子外頭,孤零零一間破房子。

崔老道一看這地方很僻靜,正好商量大事,他把燕尾子介紹給那兩個人,幾個人喝酒說話,酒過三巡,崔老道說:“咱這幾個人能捏到一塊兒,也是難得的奇緣,何不趁此機會結為異姓兄弟,今後吉兇相救,禍福與共,不知兄弟們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