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韓王石棺(第2/6頁)

他不停地看這些“書架”,一邊看一邊做記號,不大會兒的工夫就確定了五個書架的位置。經過他這樣一標示,我才發現這五個書架跟別的書架似乎有所分別,原因是只有這五個書架上面有夜明珠,也就是老鐘說的骨磷火。我跟在老鐘後面一個一個地看,只見每個書架在腳部都有一個很不起眼的篆字,經過老鐘挨個解釋,我才知道這五個字分別是“金”“木”“水”“火”“土”。

老鐘使勁兒地推動身邊的一個“金”字書架,只見那只書架輕輕晃動了幾下,就開始不緊不慢地移動起來。緊跟著身邊的“木”字書架也開始移動起來。就像連鎖反應一樣,剩下的三個書架也都慢慢地晃動。

“魔方,明白不?”老鐘用很簡潔的比喻讓我明白目前的狀況,“我們就是魔方裏的老鼠,通過組合找出藏在魔方裏的那條路。”

我當然明白這個道理,很快就和老鐘投入地推開書架。我們嘗試了三次移動,但是沒有任何奇跡出現,而我已經靠在書架上牛喘了。

老鐘停了手,若有所思地看了我一眼,緊接著吩咐我:“按照你的手紋走!”

“什麽?”我有點兒迷茫。

“按照你手紋上錯開的五行來排列這五個書架。”老鐘讓我繼續推。

很快就緒,但是依然沒有任何效果。

老鐘也有點兒泄氣,難道真的不行?我下意識地走到祭壇中間的位置,突然發現了一個U形的標志,下面還有一個倒置的北鬥七星。我又嘗試著推動著其中一個書架朝相反的位置,老鐘看我一眼,也推著身邊的那個書架開始朝相反的方向去,很快五個書架全都按照相反的五行順序布置好了。就在最後一個書架剛剛到位的時候,就聽見“喀啦”一聲,在原來祭壇中間擺放最大陶甕的位置錯開了一個洞口。

我們兩個欣喜地跑了過去,一看這個洞口,心裏卻涼了一半。原來,這個洞口依然是一個朝下的階梯,而且階梯越往下越窄。

“背上老苗,走!”老鐘的指令幹脆明了。

現在已經由不得選擇了,聽天由命吧,我只好跟著老鐘擎著一只冷焰火下了洞口。

差不多走了有十多米,眼前覺得豁然開朗,而且感覺是已經走到了最盡頭,這時候階梯開始向上攀升,我心裏一喜,對老鐘說:“好了,這條路走對了,已經開始朝上走了。”又走了不遠,就到了一個破舊的青條石門口,我們仨費勁地擠了過去。

剛進去,我和老鐘全都愣在了那裏,尤其是老鐘的表情活像是見了鬼。青條石門的背後是一個巨大的墓室,墓室四周的墻壁八盞破舊不堪的青銅燈已經沒有了燈油,四周空蕩蕩的沒有任何陪葬品,相比我們剛才出來的那個墓室,這個墓室寒酸至極,所有的陪葬品一件不剩,似乎是被盜墓賊掃蕩一空。而就在墓室的中央,一只巨大的石棺用八條巨大的銅鎖鏈懸掛在整個墓室的正中央。

我回頭對一臉茫然的老鐘說:“你不是說這個陵裏根本沒有棺槨嗎?”

這個突然出現的棺槨讓老鐘無比的郁悶,這顯然打破了偽歷史學家老鐘同志剛才灌輸給我的那些無稽理論。他也有點兒傻愣愣地看著眼前的這副巨大的石棺,仿佛不能理解為什麽這個地方會突然出現這個東西。

我打量了一下四周,輕輕地把老苗放在一旁,並讓他緊挨著墻壁,然後好奇地擎著冷焰火去看那副石棺。這麽空曠的墓室,就這麽個大家夥孤單地落在正中央,要是沒注意到才是怪事。只見石棺上面傷痕累累,似乎被人用大型的鈍器狠狠地捶擊過,而且有被撬過的痕跡,但是整個石棺似乎沒有縫隙可尋,像是一塊石頭渾然天成,長成了棺材模樣。

老鐘同志又很神道地投入了考古工作,像一只土撥鼠一樣四處翻來覆去地查勘周圍的一些痕跡。我不懂,也沒有辦法參與其中,只能揀著自己好奇的東西一樣一樣來看。

首先注意的是鎖住棺材的八只銅鎖鏈,這是用小孩手臂粗細的青銅扣一節一節地鏈制的,工藝古樸但精致,在鏈接口看不到任何的毛刺。但是我明顯感覺這八條鏈子的走勢似乎有點兒不大對勁,八條銅鏈並不是平行地牽拉著這只石棺,而是很怪異地用一種傾斜的角度來懸吊這只石棺。

再看那只石棺,前重後輕,一頭高高翹起,一頭斜平入底,跟鄉下土葬的時候看到的那種棺材毫無二致。外表做得相當細膩,雲形、雷紋、瑞獸,以及雕刻在周身的各種天書一樣的篆文,但是這種篆文已經在各種鈍器的重擊下顯得模糊不清,有的地方甚至大塊地被剝落下來。這一情況導致考古專家老鐘同志幾乎抓狂。

他好像已經解讀了棺材上的這些文字,一會兒驚喜,一會兒沮喪,或高興,或郁悶,搞得跟表演啞劇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