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第4/4頁)

“不過,如果你問這台小小的生物計算機——我們從哪裏來?——神奇的一幕發生了。”

從屏幕上的大腦中流淌出一幅幅宗教畫面——上帝伸手賦予亞當生命;普羅米修斯用泥巴捏出了最早的人;婆羅門用自己身體的不同部位創造了人類;一位非洲之神撥開雲層,將兩個人放到地球上;還有一位北歐神明用浮木創造了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

“現在如果你問,”埃德蒙說,“我們要往哪裏去?”

屏幕上的大腦中流淌出更多的畫面——淳樸的天堂、炙熱的地獄、埃及《亡靈書》中的象形文字、靈魂出竅的石雕、希臘人的極樂世界、卡巴拉版的“靈魂轉世”、佛教和印度教的投胎轉世、薩默蘭的“神智輪回”。

“對人腦來說,”埃德蒙解釋道,“只要有答案,就比沒有答案要好。面對‘數據不足’時,我們會感到很不自在。於是,我們的大腦就會去創造數據——最起碼會給我們一種有序的假象——創造出無數的哲學、神話和宗教,讓我們相信未知世界確實秩序井然、結構有條理。”

隨著宗教畫面陸續出現,埃德蒙也愈加慷慨激昂起來。

“我們從哪裏來?我們要往哪裏去?人生的這兩個基本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多少年來我一直夢想著找到答案。”埃德蒙頓了頓,語氣又低沉了下來,“可悲的是,因為宗教教義的緣故,千千萬萬的人認為他們已經知道這些重大問題的答案了。而且因為每個宗教提供的答案不盡相同,最後所有的文化都在爭論誰的答案正確,哪個版本的上帝是唯一正確的。”

穹頂屏幕上突然湧現出槍林彈雨、炮火連天的畫面——先是一組描繪宗教戰爭的蒙太奇式拼接畫面,緊接著便是哭泣的難民、流離失所的家庭、橫屍街頭的平民。

“自宗教出現以來,我們人類一直互相責難,而且永無寧日——無神論者、基督徒、穆斯林、猶太教徒、印度教徒,各個宗教的信眾激烈交鋒——而唯一能讓我們團結在一起的,便是對和平的深切向往。”

如火如荼的戰爭畫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寂靜的夜空和閃爍的繁星。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奇跡般地找到回答生命問題的答案……如果我們突然找到同一個確定無疑的證據,同時意識到,我們僅僅作為一個物種,只能敞開胸懷去共同接受這個答案,那將會怎樣?”

這時屏幕上出現了一個牧師,閉著眼睛在默默祈禱。

“探索精神世界一直屬於宗教範疇,它慫恿我們迷信宗教教義,哪怕這些教義顛三倒四都無所謂。”

屏幕上出現了一組剪輯畫面。畫面上都是些狂熱的信徒,他們全都閉著雙眼,要麽在唱頌歌,要麽在鞠躬、誦經、祈禱。

“但是信仰,”埃德蒙說道,“就其定義而言,要求我們完全信任一種看不見、說不清的東西。雖然沒有真憑實據,也要當成既定事實。因此我們有不同的信仰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根本就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他停頓了一下,接著說道,“不過……”

穹頂屏幕上的畫面切換成一幅單張照片,照片上是一名女學生正瞪大眼睛,聚精會神地在觀察顯微鏡。

“信仰的對立面是科學。”埃德蒙繼續說道,“科學,顧名思義,即努力去發現未知或尚未定義事物符合自然法則的證據,並根據已知事實推翻迷信和錯覺。當科學給出答案時,這個答案就要具有普遍性。人類不會為此而發動戰爭,相反人類會共同維護這個答案。”

此時屏幕上開始播放美國宇航局實驗室、歐洲核研究中心和其他一些地方的歷史片段——每當獲得新發現,不同種族的科學家們都在歡呼雀躍,相互擁抱。

“朋友們,”埃德蒙低聲說道,“在我的一生中我已經做過很多預言。而今晚,我準備提出一個新的預言。”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說道:“宗教的時代行將終結,科學的黎明即將來臨。”

房間裏鴉雀無聲。

“今晚,人類將朝著這個方向邁出量子躍遷式的一步。”

這句話讓蘭登始料不及,他感到了一陣寒意。不管這個神秘的發現到底是什麽,但埃德蒙顯然正在搭建一個巨大的舞台,準備與世界上所有的宗教一決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