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Winter is Blue(第3/3頁)

派對散了之後,Esther一個人坐出租車回家。在車上,她突然想起曾經有人這樣評論過她:從小受寵慣了,越是得不到就越是想要。她不知道Han是否也聽到過這樣的話,甚至不能確定自己是不是真的就是這樣的人。如果當真是這樣,那Han注定就是她始終求而不得的那一個。各種各樣的念頭在她腦子裏盤旋,讓她一夜無眠。

假期結束,Esther又回畫廊上班,度假期間的來往信件和工作堆積如山。直到幾天之後,她才看到一封電郵,有人發給她一組照片,說那裏面帶著悠然的舊時代的味道。她一張一張點下去看,騎自行車的女人,老式公寓台階上的牛奶瓶,梨樹的樹冠在棕色砂石建築上投下的陰影,中央車站的月台上一對戀人相擁在一起,華盛頓廣場的賣藝人……

所謂“悠然的舊時代味道”卻讓她頭皮發緊,她停下來,回到前一張,盯著畫面中間那個男人的側臉看了很久。她很驚訝,自己居然沒能立刻記起他的名字,有關於他的記憶片段以及各種各樣的感覺都搶先於那個無足輕重的符號一一湧現。

整個上午,她埋頭在別的事情裏面,試圖忘記那張照片,結果卻做不到。每次想起來,照片上Han和那個女人的面孔都新添了一層不同的表情,先是單純的笑容,而後多了一點欲望在裏面,最後又摻雜進一些惡意的興高采烈。她默默地忍著,但那個略顯粗糙的黑白的影像仍不時地在她腦海裏顯現,隨著時間分秒推移,僅僅變得有些晦暗,絲毫沒有淡去的意思。直到下午,她又找出那張照片來看。這一次,她有了準備,就像傷口上長了一層韌皮,變得麻木而遲鈍,讓她能夠更加仔細地看那兩個人。她不記得自己看到過他這樣的笑容,那樣快樂無憂,那樣平凡。

至於他懷抱裏的女人,Esther不知道如何形容她,她很年輕,自然幹凈的面孔和笑容,臉上帶著一點引人遐想的疲倦,除此之外找不到任何容易辨識的印記,叫人猜不出她從哪裏來,是做什麽的,背後又有什麽樣的故事。

Esther打電話給那個發照片給她的人,問起拍攝那組照片的攝影師,“那張中央車站的照片,人物面孔很清楚,我想知道有沒有簽過肖像使用同意書。”她簡略地解釋。

“這得去問一下攝影師。”那人回答,“但我知道那個女的是職業模特,男的可能也是,應該不會有問題的。”

Esther猶豫了片刻,又問:“你知道那個女孩兒的名字嗎?我的一個朋友很喜歡她的樣子,想拍一些她的照片。”

話很容易就說出口了,但她卻不知道自己為什麽要這樣做。長久以來,憑著她的家境、品位和幸運,她得以與所有猥瑣醜惡的事情絕緣,任何謊言或是擺不上台面的事都會讓她感覺很壞。

但現實沒有留給她時間退縮,那人很快就告訴她那個女人的名字,並且給了她一個電話號碼,告訴她:“去找Eli York,他是她的經紀人。”

Esther沒有立刻打那個電話。當天傍晚,她到Lance說的那個餐館去了一次,那是仲夏典型的陣雨天氣,兩場豪雨之間,空氣潮濕,泛著一股特別的煙塵味道,天色卻很亮,餐館的玻璃外墻上沾滿雨滴,街對過兒的遊戲場上難得沒有小孩子在嬉戲。她在那裏待了很久,沒看到Han。

之後的幾天,她每天都會到那裏去,有時是中午,有時是晚上,總是站在街對面遠遠望著,看到他走路來上班,在盤盞交錯之間穿著白衣,或是深夜,店打烊了,他換了衣服步行離開那裏。她花了很長時間去想他們之間的事情,這些念頭在她腦海裏慢慢地變成了一種癔症一般的東西,她幻想出無數種開始、經過,以及各種截然不同的結局。她覺得自己快瘋了。

那個經紀人的電話號碼就寫在一張報事貼上,粘在她記事本裏八月七日的那一頁。按照中國歷,那一天是立秋。但當她真的撥通那個電話,找到Eli York的時候,已經是八月末了。

注 釋

〔1〕Amelia Earhart,美國女飛行員,暢銷書作家,1937年在飛越大西洋的航程中失蹤,她清新率性的風格和生活方式一直為世人所傾倒。

〔2〕Sofia Coppola,著名導演Francis Coppola的女兒,作品《迷失東京》曾獲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

〔3〕利他靈(Ritalin),精神興奮藥,常用於治療兒童注意力缺陷和抑郁症,但因其能提高注意力,增強腦部活動,也被稱作“聰明藥”。

〔4〕美國高考(SAT),考查學生批判性思維與邏輯思辨能力的一種美國大學入學考試,可以說是對人的素質更高層次的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