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儺舞者(第3/4頁)

走了十分鐘,前方火光隱隱,驅走林子裏的黑暗。盧明傑關掉手電,做了個安靜的手勢,並貓下身子。大家也跟著他,貓下身子,躡手躡腳地走近。先來的王東與馬俊南躲在灌木後,透過樹葉縫隙窺視著,火光照著他們的臉,眼睛裏充滿新奇之色。

後來的五人也各自選個隱身的地點偷窺。只見樹林裏有一個十多平方米的空地,中間堆著許多枯枝,火燒得正旺。火堆後面正好有塊高出平地約一米的大平石頭權作香案,擺放著供品香燭。香案旁邊支著一個簡單木架,上面懸著一面光燦燦的銅鑼。敲打銅鑼的人面目僵硬,目光毫無生氣,細看原來是臉上戴著面具。他腰間掛著單面牛皮小鼓,一會兒揮動鼓槌,一會兒揮動鑼槌,一會兒揮動雙槌。

另有七人圍著火堆繞圈唱歌,不時地將手裏什麽東西撒進火堆裏,火苗便撲的一下子躥高。這七個人全部身著巫師的黑羽衣,臉上戴著與敲鑼打鼓那巫師式樣相同的面具,火光下油彩煥然若新。面具雕的十分簡單,唯一比較突兀的是眉心正中雕著一只明珠(明珠是面具學裏稱法,其實就是眼)。其中一個拿著木頭權杖,權杖頂端雕著蛇頭,昂首吐信。大概此人就是這群巫師的首巫。

考察團的各人不免暗暗好奇,心想從哪裏冒出這麽多的巫師?只有王東知道附近三十來個大小村寨,依舊保持著巫師習俗的就有近二十個,這次夜祭大概是周圍村寨巫師的集體祭祀。

這七名巫師嘴裏發出抑揚頓挫的歌聲,雖然聽不懂他們在唱什麽,但他們字裏行間不斷地發出“兮”音,可想而知是遠古的祭歌或是贊神歌。千年以前偉大詩人屈原《九歌》說的就是類似的祭儀,其中那句“靈之來兮如雲,靈之來兮蔽日”,說的是祭儀第一步驟“請神”時神靈降臨的氣氛。

樹林裏火堆發出的黑煙聚集在半空並不散開,還真有點屈原詩中的如雲蔽日的味道。難得遇到如此原始的祭儀,考察團隊員們凝神屏氣,眼睛睜大,深恐錯過一丁點精彩。手持權杖的巫師在香案前站定,身後的六個巫師散開,分立火堆兩旁,嘴裏依然“兮”呀“兮”的。然後停下來,手持權杖的巫師一個人唱了幾句,朝著香案方位深深地彎下腰,其他巫師也跟著行禮。

巨石後忽然又冒出一位巫師,他把手裏抱著的嬰兒小心地放在香案上,並用手扶著他的背,讓他坐直。這名嬰兒身著紅衣紅褲,細白嫩肉,眼珠黑亮,眉心正中用丹砂描出一只眼。看他的身形大小,估計不過百天。嬰兒一現身,巫師們發出轟然喝彩聲,然後又開始唱,邊唱邊舞,動作極為誇張癲狂,大概是表現神靈降臨的喜悅之情。巫師們的身子時高時低,黑色羽衣裙裾甩開像轉動的傘,火光把他們的影子拉長,斜斜落到林子地面、樹幹上,到處都是,有著一種言詞無法形容的詭異迷離。

偷窺的考察團隊員驚呆了,事實上當嬰兒現身時大家就驚呆了。一般儺祭請的神靈都是以儺面具或是雕像替代,就像江西萍鄉儺舞之前請一種叫“小太子”的人偶。沒見過有活生生的人,何況還是個嬰兒。

至此,這場夜祭終於透出最詭異的一面。(奇書網 Www.Qisuu.Com)

巫師們吟唱一番,那個抱著嬰兒的巫師將嬰兒轉過身,背對著眾巫師,然後揭起嬰兒的後背衣服。一個嬌嫩的小小後背露出來,被火光照著,散發著自然肌膚的瑩光。背部似乎有個印子,不過考察團隔得遠,而且火光一照色彩淡化,更加看不清楚。但那群巫師猶如看到世界上最興奮的事情,發出更大的轟然喝彩聲,然後齊齊行禮。行完禮後,圍著火堆又唱又跳,十分邪異,散發著一種魑魅魍魎的氣息。

羽衣飄飄,面具斑斕,吟唱聲古老樸實,仿佛時光倒退了幾千年,回到原始巫術時代。考察團一幹人等,看得眼睛發直,連思想都仿佛停止。

忽然,林子裏鉆出一個人,加入到巫師的隊伍裏,模仿著他們的動作也是又跳又唱。考察團各人大吃一驚,以為是團裏某人,一會兒才看清楚,原來是一直跟著大家的蟠龍寨傻子。自從進入秋蟲谷,就沒看到他再出現過,大家還以為他已經回去蟠龍寨了。

那些陷入癲狂的巫師開始並沒有發現多出一個人,依然舞得淋漓盡致,敲鑼打鼓的巫師首先發現,音樂戛然而止。沒有音樂伴舞的巫師們也停下動作,終於發現自己隊伍裏多了一人。他們的臉上戴著面具,看不清楚表情,但從身體一震,還有四處張望的腦袋,可知道他們十分驚愕。

那傻子無所察覺,依然圍著火堆興高采烈地跳來跳去。巫師們冷眼看他片刻,然後聚到持手杖的巫師身側細聲低語。首巫對抱著嬰兒的巫師揮揮手,後者會意地抱著嬰兒隱到石頭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