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扇門(第5/14頁)

仔細想想也確實有些道理:“之後的故事,就是人類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了吧?”

“對,《迷宮夢》多次提到了老莊學說,看來余問天深受《道德經》的影響,還幾度引用了老子的原文,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等等。這些話雖然簡單,卻蘊涵了宇宙的真理,你知道原始計算機是怎麽發明的嗎?”

我做了個撥算珠的手勢:“不就是中國人的算盤嘛。”

“我說的是歐洲——能做乘法的最原始的計算機,是萊布尼茲於1673年在巴黎制造的。這還要歸功於中國古老的《易經》,其二進制的記數法,再加上神奇的八卦,使得萊布尼茲發明了乘法計算機。”

“那與相對論又有什麽關系呢?”

孫子楚又開始賣弄他的記憶力了:“狹義相對論根據慣性參考系的相對性,和光速的不變性這兩個普遍意義的概括,改造了經典物理學的時間、空間及運動等基本概念,否定絕對靜止的空間,否定同時概念的絕對性,揭示了質量(m)和能量(E)的相當性。”

“E=mc2。”

“沒錯!廣義相對論又將狹義相對論推廣到任意參考系,包括引力問題,其基礎是等效原理和廣義相對性原理。廣義相對論建立了引力場新的結構定律,物理定律在廣義的時空變換下保持形式不變。”

這令我更加迷惑了:“《迷宮夢》也寫到這個了?”

“對,只是用了非常隱晦的形式,比如通過小說中人物的語言,還有詩詞的平仄和押韻。一般人很難解讀出來。就像現在大家都在解讀《紅樓夢》,偉大作品肯定包含著作者的良苦用心,又無法清楚地寫出來。況且以清末的科學水平,就算寫出來也沒人能看懂。”

“不但清朝人看不懂,就連當時的西方人也看不懂吧。”

“余問天是1885年去世的,那一年遠在德國的愛因斯坦只有六歲。在余問天離世二十年後——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論動體的電動力學》,這是相對論的第一篇文章。”

我沉思了片刻說:“所以,你才說余問天是世界上第一個發現了相對論的人。”

“是的,這個發現令我異常興奮!你還記得蘇州西山的迷宮遺址嗎?那個中國版的小徑分岔的花園,正是余問天心目中宇宙的形象。”

“啊,你是說地上刻的宇宙圖?”

“不僅僅是這個,迷宮不斷分岔的小徑,隨時都可能使人誤入歧途,但總有一條道路會直通中心的圓點——不,那分明是時間與空間的起點,用現代科學的話來說就是‘奇點’,宇宙就誕生於這個‘奇點’!而《迷宮夢》開頭的雞蛋也是這個‘奇點’。全書結尾預示了宇宙的結局,膨脹到達極限,便會收縮和塌陷,最終回到起源的狀態,就也是那枚雞蛋。”

“就像博爾赫斯的小說,總在不斷地循環往復,所以你才會說余問天——既是博爾赫斯,又是愛因斯坦!”

“OK!太棒了!我還以為你理解不了呢。”

現在他就像個小孩子,拍著厚厚的復印稿,簡直要手舞足蹈了。

“但余問天是晚清的文人,近代科學知識為零,他又是如何發現相對論的呢?”

“這恐怕是一個永遠都解不開的謎了,也許他確實窺透了天機,或由某種天外的神秘力量給他以幫助。”

“神秘力量?”

我喃喃自語地回頭,看到了書架裏的《時間簡史》。

時間——或許時間就是這個世界最神秘的力量吧。

現在倫敦時間應該是淩晨0點40分,春雨正在哪裏呢?

格林威治時間2005年6月4日淩晨0點40分

春雨正在旋轉門的地下。

眼前的密道似乎直通地球中心,盤旋而下了幾十分鐘後,終於進入了巨大的地下空間。

龍舟戰戰兢兢地跟著她,剛看到隧道便發出了驚嘆:“天哪,這裏真是地獄嗎?”

春雨沒有說話,沿著昨晚走過的路線,向隧道的正前方走去,綠色的燈光打在她身上,宛如來自火星的美人。

“喂,等等我。”

愣神間她已走出很遠了,龍舟趕緊快跑著跟了上來。兩個人走在空曠的隧道裏,前頭籠罩著一團綠色的煙霧,隱隱傳來他們腳步的回聲。

“不會是防空洞吧?”

他仰頭看著高大的隧道,完全可以開大卡車了,腦中立刻閃過很多種可能性:二戰時期的地下工事?某個古代文明的墳墓?甚至是外星人的秘密基地?

向前走了幾十分鐘,龍舟看到隧洞壁上有道亮光。走近看才發現是個儀器,亮著液晶顯示屏,他緩緩念出了屏上的文字:“Avicinar Aka”

“什麽意思?”

“我也看不懂,英文裏沒有這個詞。”接著龍舟又念出了另一段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