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漏水孔”漂流記

龍宮來的孤兒

就在我為撰寫魔境傳奇而才思枯竭之時,猶如天助般讓我碰到了時隔六年剛剛歸國的折竹孫六。

此人究竟是什麽來頭,他的出現竟會讓我如此興奮?各位有所不知,這折竹孫六,乃是奔走世界各地,捕捉珍稀動物的獵人。他並非受雇某個固定的雇主,用時髦的話來說是“自由職業者”。會到他那裏買東西的人,除了國內有錢有勢的收藏家外,還有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和學者。而對我這個作家來說,折竹更是個至寶般的人物。

他去過的地方不計其數,這其中有不少是常人不敢踏入的魔境。比如,白天也昏暗無光的海綿性濕土密林、連水銀也能被凍住的寒冰高原等等。今日有幸碰見折竹,我便忙不叠地開口問他有關魔境的事。

“海上有沒有什麽魔境?比如藻海之類的?”

我想給折竹出個難題,開口問道。

我還沒聽說過海上有什麽魔境,如果說是神秘的海島,那也應該算是陸地。只有在大陸腹地、密林深處、冰川上或者毒瘴彌漫的沼澤中出現的神秘地帶,才算是魔境吧。

剛才我提到藻海,其實現在藻海已經算不上魔境。螺旋槳刷刷一轉就能把藻海裏的怪馬尾藻給切得粉碎。墨西哥灣流的正當中,北緯二十度至三十度的海域裏就有一片可怕的藻海。

公元前迦太基的航海家哈諾恩發現了這片藻海。帆船駛入藻海後如果海上無風,船舵又被海藻纏住,船員們只能坐著等死。

寂靜的藻海就像冥河一樣陰森,四周盡是些不知擱淺了幾百年的破船。變成白骨的水手靠在那些破船桅杆上。新來的遇難者看到這些便徹底絕望了,有些人還沒死就變成了瘋子。食物和淡水一天天減少,沒餓死也會得敗血病病死。死後屍體腐爛,眼球被海鳥啄走,這淒慘的光景聽聽就覺得嚇人。還好現在科技發達,行船不再靠槳,而是威力巨大的鋼鐵螺旋槳,所以藻海已經不具威脅,算不上什麽魔境。

“大海中就真的沒有魔境了嗎?”

見我如此失望,折竹帶著三分嘲笑的口氣,對我說道:“喂喂,你也不看看我是誰。像藻海那種古董你還提,你這點見識還能去寫魔境小說?要說這海上的魔境……這裏一個,那裏一個……嗯,至少有三個。”

唉?我一個都不知道,折竹卻說有三個?那這魔境——不,應該是魔海——究竟在哪裏?稱其為“魔海”,定有其不同尋常的地方吧……

難道,是在海圖上也找不到的某個地方?

“這魔海嘛……就在太平洋中央。”這話又讓我大感意外。

“那地方在東經一百六十度,南緯兩度半,從俾斯麥群島東面出發不足千裏,從格林尼治島出發,向東南方走八百公裏就到了。還不知道?就在密克羅尼西亞群島與以前曾居住過食人族的美拉尼西亞群島之間。”

“哦?那裏叫什麽名字?”

“有很多種不同的叫法,但最常見的是新幾內亞土人所使用的名字,Dabukku—‘海水漏洞’。”

土人的語言果然十分幼稚,但也十分形象。“海水漏洞”其實是指一片直徑數百海裏的渦流海域。

這片海域在赤道無風帶“熱霧之環”的範圍內,環境極其濕熱。渦流的外圍海水流速十分緩慢,但越接近中心地帶流速越快。這旋渦比“梅魯斯托雷姆大旋渦”要大上百倍,而且不是若幹個小旋渦的集合,而是單個直徑長達數百海裏的大旋渦。

旋渦裏的海浪有土堤那麽高。特別是面向赤道的那一側,因為地球自轉的緣故,海流旋轉的速度簡直可以用飛來形容。那旋轉產生的海浪高達數米,看上去就像是一圈大環礁一樣。

最先發現這個大旋渦的是十七世紀的西班牙人。這群冒失鬼沒找著澳大利亞,卻發現了這麽一個怪物。

當他們看見那像土堤那麽高的海浪出現在眼前時,慌忙掉轉船頭向後逃去。

旋渦上籠罩著一層濕熱的雲霧,有人便稱它為“Los Islas de Tempeturas”,也就是“颶風狂飆的群島”之意。

“原來如此。”我越聽越興奮,但有一點不太明白,便問道,“群島是什麽意思?難道在大旋渦的中央還有島嗎?”

“是啊,大大小小有七八座島吧。那些島嶼千萬年來與世隔絕,你很想知道島上有什麽吧?”

折竹似有深意地一笑,他的眼神讓我感到這其中定有個驚天的故事。接著,他便開始述說起Dabukku中島嶼的情況。

“新幾內亞土人把旋渦中心像黑點一樣的島嶼誤當成了孔穴。旋渦中心要低於海面,看起來就像一個大漏鬥一樣,所以才叫它‘漏水孔’。”

“哦,太平洋的漏水孔原來是這麽來的。”

“是啊,說不定旋渦的中心真有大洞,所以才會形成如此大的旋渦。多年來都沒有人成功進入大旋渦裏,所以也沒有人知道真正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