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饑不擇食

奔進來的是個年青男子,看衣著是僮仆,他見到屋內情形,頓時呆住。

硃安世伸手就要去捉那人,王卿忙勸道:“兩位不必驚慌。”隨即問那僮仆,“什麽事?”

“直指使者暴勝之率人前來,正在府門外,說是來捉拿逃犯。”

“哦?”王卿大驚,“他有沒有說是什麽逃犯?”

“沒有,但我看見卞幸先生跟隨著暴勝之一起來的。”

“卞幸?他怎麽會和暴勝之在一起?難道是他泄密?”王卿忙轉頭對硃安世道,“你們得立即離開,那卞幸是我的門客,今日這孩子來時,他也在一旁,必是他暗中通報了暴勝之。唉——怪我不善識人,誤交小人。”

“好!我們就此告別!”硃安世牽著驩兒就要往外走。

王卿忙問:“你們是如何進來的?”

“從後院,翻墻。”

“好,我去前面設法拖延,你們還是從原路離開!”

“謝謝王大人!”硃安世拱手道別。

“且慢,我還有幾句要說——”王卿回頭吩咐僮仆,“你快快出去,設法拖住暴勝之,我隨後就到!”

僮仆答應一聲,忙轉身向外奔去。

王卿走到硃安世面前,忽然雙膝一彎,跪到地上。

硃安世大驚:“王大人,你這是?”

王卿恭恭敬敬向硃安世行了一個叩首禮,而後又移動膝蓋,又向驩兒、郭公仲也各行了一個。

硃安世三人一時不知所措。

王卿站起身,鄭重言道:“三位,我這一拜,是為仁心道義而拜。古本《論語》一旦失傳,公道大義將隨之而亡,後世將只剩私心私欲,天下將只見強盜橫行。荊州刺史扶卿曾經得傳孔壁《論語》,但可惜學的不全,王卿懇請你們,去荊州找到扶卿,將全本古《論語》傳給他。當然,此事我也不能強求,由三位定奪。古本《論語》若能得以流傳,自是萬世蒼生之幸,如果失傳,也恐怕是天意如此,唉……好,我的話已經說完,就此別過,請兩位速速帶這孩子離開!”

說罷,王卿拱手道別,轉身出門,大步走向前院。

硃安世和郭公仲帶著驩兒,奔到後院,卻見墻外有火光閃動。

硃安世爬上墻,探頭一看,外面一隊騎衛舉著火把,排成一列,守住了後街。

等司馬遷醒來時,渾身火燒火燎,遍體刺痛無比。

他想睜開眼睛,但左眼被踢腫,右眼也只能睜開一道縫,眼前幽暗中幾張憔悴面孔,目光麻木冰冷,形同鬼魅。他知道這些人都是朝中官吏,其中幾個他認得的,官位都遠遠高過他,然而到了這裏,卻全都連乞丐不如。

他忽然一陣心酸,淚水頓時湧出來,流到臉側傷口,一陣蟄疼。

他雖非生於豪貴之族,卻也是史官世家,自幼便乖覺馴良,只喜讀書,極少與人口角爭執,更無粗蠻之舉。成年之後,繼任太史令一職,也始終謹守本份、謙恭自持,遠避是非、全心攻史,哪裏曾遭過這等粗暴?盡管他早知當今酷吏橫行、牢獄殘狠,但此刻才終於明白何為身陷囹圄,何謂身痛心辱。

我做了什麽?我說了什麽?

他在心裏連聲問自己,漸漸想起:他是因替李陵遊說而獲罪。

李陵是名將李廣之孫,驍勇善射,敢赴死命。天子派貳師將軍李廣利率三萬騎兵攻打匈奴,命李陵監護糧草輜重,李陵卻請纓率部眾獨自出征,側翼輔助李廣利。天子應允,但因戰馬不足,只許李陵帶五千步卒。

李陵率兵北上大漠,行軍一月,遇見三萬匈奴騎兵。李陵命士卒以輜重為營,千弩齊發,射死匈奴幾千人。喜報傳回長安,天子大喜,群臣齊賀。

匈奴大驚,急招八萬大軍圍攻李陵。李陵率士卒且戰且退,轉戰千裏,甚至一日數十戰,又先後射殺敵軍數千人。最後矢盡糧絕,卻救兵不至,李陵始終身先士卒,奮力督戰,士卒也感於義氣,泣血鏖鬥。匈奴卻怕有伏兵,不敢緊逼。李陵軍中有一人叛逃,向匈奴通報軍情,匈奴才全力進攻。李陵見再無活路,欲自殺殉國,被部下勸阻。朝中名將趙破奴曾逃亡匈奴,後又歸漢,天子並不介意,委以重任,趙破奴屢建軍功,被封浞野侯。此後又被匈奴俘虜,再次逃回,天子仍未懲處。

李陵聞言,才斷了自殺之念,令士卒全力突圍,各自逃亡。匈奴數千騎追擊,李陵被捕,投降匈奴。五千步卒只有四百余人逃回漢地。

天子聞訊大怒。群臣為求避禍,紛紛揭露李陵之短。司馬遷與李陵平素並無私交,但自幼敬慕李廣名將之風,又素聞李陵侍親至孝、待友信義,與士卒同甘共苦,為國奮不顧身,能得部下忠心死力。這次雖然兵敗投降,但五千兵卒,殺敵過萬,震懾匈奴,功足以掩過。而且,以李陵為人,應該不是真降,心中定然存著逃回報國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