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以恐懼為名──以"厭魅"為起點的三津田信三(第2/2頁)

以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哥德小說相當難被定義,除了當時的讀者還不習慣為小說分類這件事之外,它也是多種類型小說的起源,這包括了恐怖小說、羅曼史、推理小說(如果你采用Brian Aldiss的觀點,那還可以把科幻小說給算進來),這種同時具備重層特色的文類,的確可以為恐怖小說與推理小說的結合找到一條出路。

在十八世紀的時候,西方人會借用日記、書信、便條等形式來構成小說的基本形式,那是因為他們還在練習“虛構”,所以仍然需要賦予“虛構”的文字一個實存的形象。而在三津田的小說中,他也借用了這種手法,將真實性放回到小說裏面,靠著敘事者的跳躍,作者將恐怖埋藏在敘事的縫隙中,並勾引出讀者的想像力予以填充。而在這樣召喚恐怖之後,主觀視點的介入則為恐怖小說的形式找到了一條生路,這無涉於作者或讀者相不相信超自然的存在,而是只要敘事者相信,那個恐怖就得以存在。

不過畢竟是首作,在推理小說與恐怖小說的結合上還看得出綁手綁腳的痕跡,與其說結合,不如說在恐怖小說如何逐步滲透進推理小說的層面上,《如厭魅附身之物》則是做了最佳示範。

我們也得以看到,以恐懼為名,推理小說能夠如何的進化。

還好,我們還有三津田信三。

【注】:江戶時期的通俗文藝之一,起初是以小孩為主要販售對象,後來逐漸演變成大人專屬的“黃表紙”、“灑落本”等等,現在熟悉的怪談或是桃太郎之類的日本童話,都是當時的草雙紙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