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50

一個電動馬達呼呼響起,裝設著馬桶和水箱的整面墻壁旋轉打開。這個建造的方式太厲害了—墻壁本身是石塊砌成,重量一定有一噸,同時所有的水管和汙水管都能跟著動,不會被扯斷。

剛打開的開口裏有一個大大的凹室,裏頭放著操作整個裝置的電動馬達。一道寬闊又砌得很完美的石階往下通入黑暗中。我看到墻上有三個黃銅開關,猜想是電燈的,但沒有去碰—我不曉得前方會是什麽,於是就像所有間諜一樣,我知道保持黑暗比較安全。我曾考慮要先找到按鈕,關起身後那道墻壁,但立刻拋開了這個想法。讓墻壁開著比較安全。如果稍後我得拼命跑回來,還得浪費時間找開關,等到門打開,那就慘了。

我悄悄沿著石階往下走,來到一個高度足以讓我站直身體的隧道,隧道蓋得很不錯,排水良好,地上鋪著石板,頂部還有個通風井。這裏的空氣新鮮而清爽。

手電筒的微弱光線照著前方,幾乎被黑暗吞噬,但我可以看到這條隧道是從巖石中開鑿出來的。前方的某處—穿過壁崖、在廣闊草坪的下方深處—我確定可以連接到大宅。

我往前走,微弱的光線照到了墻上一片青銅的反射光。我走近後,發現那是巖石上頭的一塊牌子。我的德文已經生疏了,但眼前還勉強夠用。我的心往下沉,閱讀著上頭的字:“蒙全能上帝的恩典,在1946至1949年間,以下德意志帝國的榮譽戰士們設計、建造了這棟房屋—”

然後列出他們的名字、軍階,以及建造時他們所擔任的工作。我看到他們大部分都是納粹黨親衛隊,也就是俗稱黑衫軍的成員,此時盡管我身在一萬裏外,但那張母親帶著孩子要去毒氣室的照片,卻浮現在我眼前。當時負責管理死亡集中營的,就是親衛隊的一個分支單位。

那塊牌子最底下的一行字,是出資並籌建這棟房子的團體,名叫“沉默援救者”,於是自從我在圖書室墻壁上看到納粹黨徽以來,心裏就一直懷疑的事情,終於得到確認了。

“沉默援救者”是協助納粹戰犯—尤其是親衛隊的資深軍官—逃離歐洲的組織(另一個組織據說是縮寫為ODESSA的“前黨衛隊成員組織”)。這是有史以來最秘密的網絡之一,在柏林當過諜報人員的人都一定聽過。他們會提供金錢、假護照給這些納粹逃亡者,安排他們經由一條所謂“繩梯”的路線逃離。我很確定當初會建造這棟大宅,就是要當成其中一條路線的終點,同時這裏也是那些逃犯及其家人的登船地點,大部分人會前往南美洲,還有少數人前往埃及、美國、澳大利亞。

我吸了口氣,想著自己之前真是大錯特錯:盡管有通風系統,但這裏的空氣一點也不新鮮或清爽,而是臭不可聞。我趕緊往前走,希望趕緊檢查完這個地方,忘掉那些可怕的人曾沿著這條隧道脫逃。

在前方,借由手電筒的光線,看得出快到隧道盡頭了。我本來以為會看到陡峭的樓梯,因此花了好一會兒才明白,我低估了德國軍人的工程才華:那是一台電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