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14

快到吃午餐的時間,撒拉森抵達敘利亞。他下了貝魯特開來的長途巴士,一手提著皮革醫藥包,另一手拿著不起眼的旅行箱,腦袋裏藏著一個驚人的計劃。

五年前,他以優異的成績從醫學院畢業,成為醫生。這是遺失的五年,渴望的五年。我花了好長的時間,才拼湊出他這段時間的活動,但有件事情是沒有疑問的:等到他面對著邊境的敘利亞移民官時,已經解出了那個無時無刻占據他腦海的問題。他知道如何攻擊美國了。

他以醫生的身份,宣稱自己要去那些雜亂蔓延的難民營工作,於是絲毫沒有遭到刁難,移民官便在他的黎巴嫩護照上蓋了章。他避開出租車司機和各式各樣的騙子,在那個滿地垃圾的停車場向左轉,找到了前往大馬士革的巴士。

在大馬士革的巴士總站,他把兩個袋子存到了寄物處,然後從旁邊的小出口離開,開始走路。他早已決心一路盡量不留下線索,因此,他連出租車都不搭。

他沿著灰撲撲的馬路走了一個多小時,經過的小區愈來愈淒慘—大馬士革人口將近兩百萬人,其中有五十萬是赤貧的巴勒斯坦難民。

最後,在兩條高速公路的交叉處,他找到了自己要找的。在高架公路底下,是一片無主荒地,被柴油廢氣熏黑的一根根水泥橋塔,宛如石化的森林。這個區域裝飾著彩燈、垂頭喪氣的旗子,還有《古蘭經》的摘句,以證明業主熱愛誠實。這裏是二手車的賣場。

在這個汽車食物鏈的最底層,撒拉森挑了一輛很舊的日產汽車。正當銷售人員忙著贊美他眼光好,在滿布銹斑的停車場中找出真正的鉆石之時,撒拉森用現金付了車款。又加上五鎊敘利亞鎊,免去了填寫轉讓文件的麻煩,然後開著車駛入暮色中。這輛車機油耗損得比汽油還兇,但撒拉森不在乎—他買這輛車的主要目的不是當代步工具,而是要當成住處。他知道即使住便宜的旅館,人們也還是會記得太多,於是他花了三小時在城裏轉來轉去,才在一個超市停車場的後方找到一個隱秘的角落,在那邊住下來。

接下來幾個星期,他忙著收集下一個任務所需的各種材料,同時讓自己的個人衛生惡化到極點。他穿的衣服愈來愈臟,雖然讓自己很不舒服,但實在沒有辦法—這個計劃若要成功,關鍵就在於要讓自己看起來完全像個遊民。最後,他去戰場進行了一趟長時間勘查之後,一切準備就緒。

在大馬士革郊區,有一棟由玻璃與水泥建成的四層樓建築物。外頭的招牌是“敘利亞高級醫療中心”,不過其實際功能則不清楚—眾所皆知,這個國家的領袖人物要看病,全都是跑去倫敦或巴黎的私人診所,從來不在國內的。

因為西方情報機關很擔心這棟大樓用來制造核武器或生物武器,所以專門用於偵察中東地區的八個美國人造衛星的其中一個,都一直在監控這個醫療中心。衛星拍下了窗內的人臉,錄下所有進出送貨的情況,還監控這棟大樓化學物質的排放量。但不幸的是,衛星卻從來沒拍過大樓周圍區域的照片。因此,也就沒有那個遊民的任何影像,關於這個人的點點滴滴,是根據敘利亞秘密警察後來的一份報告所拼湊起來的。

一個星期五的傍晚,有個警衛經過大樓側邊的一座花園,看到兩棵棕櫚樹間綁起一塊老舊的防水布,防水布底下有一根用來澆花的豎管。幾天後,又出現了一具小煤氣爐、一個撿來的煤氣罐,還有一個裝電池的小冰桶。這裏就位於停車場到大樓前門必經路線的旁邊,但那麽多人經過,卻從來沒有人正眼看過這個占地而居的遊民—就連一本破舊的精裝本《古蘭經》和兩條破毯子出現後,也還是沒人留意。

到這個時候,要做什麽也已經太遲了,因為齋月—伊斯蘭歷中的第九個月,也是最神聖的一個月—已經開始了。毯子上的那本聖書無言地提醒每個人,在神的律法下,這個月應該要提供乞丐、旅人、窮人生活所需。哪個虔誠的信徒會在齋月趕走遊民的?

撒拉森也一直等到此時,有了齋月的保護,才終於現身。他拋下超市停車場的那輛日產汽車,赤腳走出幹燥的灌木叢,坐在那張防水布底下,仿佛早就住在那裏很久,我相信這一切都是他計劃好的。他留著大胡子,一臉憔悴,穿戴的長袍和頭巾就跟數十萬巴勒斯坦難民沒有兩樣,他打開豎管的水龍頭喝了點水,然後開始閱讀《古蘭經》。

到了規定的時間,他就在一個單柄鍋裏面裝滿水,進行每天五次禮拜之前的洗凈,然後把他的禮拜毯朝向麥加—或者也可以說,就是朝向警衛的洗手間,要看你對這個世界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