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地藏浮屠(第3/7頁)

魯班頭聽了這話,心裏頗有些過意不去,支吾了一陣,才道:“那啥……大和尚你也別拿怪,我原也不知那些啞和尚原來那麽不容易……”

“善哉,”弘智合十為禮,“有班頭如此體諒,實乃他們修來的福報,貧僧在這裏替師弟們謝過班頭了。”

馮慎清了清嗓子,皺眉道:“照這麽說,此地民風倒十分剽悍啊。”

“呵呵……”弘智苦笑一聲,繼而感慨道,“有道是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雖廣,難度不善之人。然方丈曾教諭我等:凡修行者,應常懷慈悲心,須謹記諸大德上師舍身飼虎、割肉貿鴿等故典。所以不日前山下鄉民歷厄,我等也不計前嫌,甘冒著風險為其化去劫數。”

“大和尚,你們是好樣的!”魯班頭贊道,“我老魯錯看你們了!”

弘智忙道:“濟世度人,原是分內事。況且我等此舉,也捎帶著些私心……”

“私心?”魯班頭追問道,“什麽私心?”

弘智道:“本以為借此化劫,能多少改善下鄉民對敝寺的看法,也好使我佛早受四方香火……可誰知……唉……誰知時至今日,他們尚還在造謠中傷啊……”

馮慎瞧一眼弘智,又道:“恐怕弘智師父還不知,那流言蜚語可遠不止如此。”

“還有別的閑話?”弘智急道,“請馬施主速速相告!”

馮慎道:“據那老人家說,鳳落灘劫數剛過,寶刹的僧人便以還願為由,將闔村老少‘請’上山了。”

“越發的不著邊際了!”弘智忿道,“那些鄉民並不拜佛,敝寺請他們何用?”

魯班頭“嘖”了一聲,道:“但那鳳落灘確實是空了,我們可是親眼瞧見的。”

“這倒奇了……”弘智皺了皺眉,“整個村子都沒人了?”

“就那老太太還在,”魯班頭道,“她說是你們把鄉民都拐進了寺裏,將她一人留在村裏自生自滅。”

“可笑,”弘智道,“若敝寺真有歹意,為何還單將那老太太留下?任由她獨活著,豈不是授人口實、自掘墳墓?”

“也對,”魯班頭琢磨了一下,道,“養癰定遺害、斬草須除根。換作是我,要麽一並擄來,要麽將其滅口。那老太太雖年邁眼昏,可畢竟有腿有嘴,只要她跑出村去一說,什麽事都包不住……老弟你說是不是?”

“有些道理,”馮慎道,“然僅憑雙方的一面之詞,怕是難以服眾。這樣吧,在下鬥膽出個提議,說不定能為寶刹避去瓜李之嫌。”

“哦?”弘智喜道,“馬施主有好主意?”

“實乃笨法子,”馮慎笑道,“就是由我等在寺內徹查一番,不知弘智師父意下如何?”

弘智面目一僵,“你們想要搜寺?”

“不敢,”馮慎道,“無非是打算充個見證。”

“看來馬施主對敝寺尚不盡信啊,”弘智無奈地笑笑,“也罷,清者自清,二位請自便吧!”

“有僭了,”馮慎一抱拳,沖魯班頭道,“大哥,我們查的仔細些,好為這摩崖寺辯屈正名!”

“成嘞。”魯班頭答應著,便與馮慎開始排查。

有了弘智的許可,二人便不再有什麽忌諱,穿廊過屋地挨間找尋開來。不僅是佛堂大殿,就連寮房僧舍也沒放過。可到最後,能藏人的地方全找遍了,也沒瞧見有什麽異樣之處。

“阿彌陀佛,”弘智上前道,“二位可尋出什麽蛛絲馬跡?”

“大和尚,你這樣有意思沒?”魯班頭抹把汗,發起了牢騷,“我倆找的時候,你就在後頭跟著,這不明知故問嗎?”

“呵呵,”弘智笑笑,“總要班頭親口說出,貧僧才好放心啊。既然沒找到失蹤的鄉民,那敝寺的嫌疑是否該洗清了?”

魯班頭才待首肯,馮慎卻道:“不急著定論。弘智師父,還有一處地方,我們尚未搜過。”

弘智問道:“是何處?”

馮慎遙手一指,“後首塔院!”

“那裏就不必查了吧,”弘智為難道,“塔院中僅有座地藏浮屠,況且我們方丈還在其中閉關入定……”

“大和尚你聽我說,”魯班頭拍了拍弘智肩膀,“都查到這份兒上了,還差那點地方?等我們瞧完了塔院,你們寺裏的嫌疑那就算徹底撇幹凈了。到時候誰還敢亂嚼舌頭,老子第一個不依!”

弘智遲疑不決,“可是……可是我們方丈他……”

馮慎笑道:“禪雲動靜皆自在、內外俱修行,只要明心見性,又何分閉關出關?萬物化相,無須拘泥,方丈大師乃有道高僧,不會悟不出這個道理。”

弘智聞聽此語,神色陡然恭謹,他念了聲佛,朝馮慎合掌一拜。“聽了馬施主這席話,貧僧有如醍醐灌頂、甘露灑心。誠然,禪法無門,證悟空性。方丈參禪多年,想來早已參透此理。貧僧之前的所作所為,真真叫多此一舉了。”